fbpx
Loading...

元月初九天公生必拜的六齋素菜龍眼乾,別買錯喔

元月初九天公生必拜的六齋素菜龍眼乾,別買錯喔

龍眼肉:左邊微撥開的樣子,右邊為帶殼者
龍眼肉:扁塊片,棕褐色,半透明,肉厚油光亮,味甘甜

「何緣喚作荔枝奴,艶冶豐滋百果無。琬液醇和羞沆瀣,金丸白樂賽璣珠。 好將姑射仙人產,供作瑶池王母需。應共荔丹稱伯仲,況兼益智策勛殊。」

                                                   明 王象晉《龍眼》

這首詩的作者王象晉為明朝進士,晚年家居,留心農事,作《群芳譜》一書流傳,這首詩主要為龍眼稱作「荔枝奴」平反,其滋味嘗之甜美,金黃色的果皮加上晶瑩剔透的果肉,比白色的珍珠還美。像是姑射山上的得道仙人所種植的果實,應當作為天上瑤池大會的貢品。其應當和荔枝互相稱兄弟,況且龍眼還有益智安神的功用,不應只叫做「荔枝奴」。

民間習俗元月初九為玉皇大帝的聖誕,因此閩南稱之為「天公生」,其祭拜的供桌分為「頂桌」和「下桌」兩個部分,其頂桌要給玉皇大帝,因此要放三杯清茶、五果、六齋等素料,其中龍眼乾就是六齋之一。

龍眼肉(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9%be%8d%e7%9c%bc%e8%82%89/)為無患子科龍眼屬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之乾燥假種皮,主要產於亞洲熱帶的福建、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而越南因為氣候適合,也有大量栽培,臺灣主要產於南投及苗栗以南之區域。主要在秋季果實成熟後採收,乾燥後除去果殼和果核,曬至乾爽不黏為主。另有別名為桂圓、龍目、桂元、龍眼乾、荔枝奴等,其藥材假種皮呈不規片、塊狀,片狀大小不等。表面呈紅棕色或棕褐色,顏色呈半透明,靠果皮的一面呈皺縮不平,微具網狀,緊貼種子的一面,通常有光亮,且有細縱皺紋,通常相互黏結成團塊,質柔潤黏性強,有特異香氣,味濃且嘗之甜美。通常以片厚且質地柔潤、棕褐色、嘗之味濃甜者為佳。龍眼肉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並列入中品。有補益心牌,能有養血安神之功,臨床多用於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狀。坊間的龍眼肉常見的為兩種,一種從乾燥果實剝取,多成片狀,且顏色較深,比較常見,另一種是直接剝取新鮮的果肉烘乾,通常呈球狀,且顏色較淺,較不容易看到。另外坊間也發現有些會用硫黃熏過之後,再用糖水浸泡後再乾燥之,其比較厚實且可增加重量,且顔色較白,手摸之會粘手,聞起來有硫黃氣味,嘗之甜味非常明顯,沒有龍眼肉特有的清香氣味。另有些產品會用高濃度的紅糖水浸泡後再乾燥。通常肉較厚重,且顔色較深接近紫褐色,常會黏結成塊狀,撥開黏結的龍眼肉,還可見紅糖粒在其中,摸之黏手,嘗之紅糖味明顯,沒有龍眼肉特有氣味。另外還發現有摻果醬者,其肉厚重,常數片黏結,有時撥開會發現有果醬,且光澤度也較差,且內表面看不到細密的縱皺紋,摸之黏手,嘗之有果醬味。另外也有葡萄乾染色、或用櫻桃乾冒充,其大小、顔色類似龍眼肉,通常嘗之味微甜,但無龍眼肉特有氣味,而在泡水之後脫色。另外有發現荔枝肉曬乾混淆之,其乾荔枝剝取的果肉較厚,色棕褐,較不透光。另外還發現混淆的品種為龍荔當作龍眼乾,其乾燥果外表具有許多圓點狀瘤狀突起,且成熟種子的種皮縱向開裂,其假種皮不易與種子剝離,且種子呈不規則卵圓形,其氣微,嘗之味微甜,嚼之有黏牙的感覺。而目前越南的龍眼,其品種類似早期台灣的土龍眼,比較小顆,但龍眼香氣味道比較濃烈。

    臺灣的龍眼乾有用機器烘乾或是使用龍眼木柴燒龍眼乾,通常其木頭柴燒的龍眼乾,因水分慢慢析出,必須費時連續好幾晝夜,再加上須隨時控制火力和煙燻的效果,因此非常耗費人力和時間,然除了有龍眼的香氣之外有特殊煙燻氣味,因此深受民眾的喜愛,而坊間臺灣的龍眼乾都遵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標準,因此民眾都可安心食用。

【圖片提供】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https://whatsintcm.co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