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Loading...

牛膝

牛膝

牛膝.png” alt=”” width=”586″ height=”882″ /> 牛膝(細長圓柱,縱皺)
牛膝左上(小疙瘩)右(咀子)
牛膝(羅盤紋)
正品川牛膝(台灣習稱牛膝)
牛膝(大疙瘩)
牛膝(筋脈點,羅盤紋,黑褐油潤)
牛膝片二等
牛膝(牛膝,盤曲結節)
牛膝
假味牛膝
牛膝(牛膝)
牛膝(牛膝,白色髓部)

【命名】

牛膝

 【出典】

本經上品

 【常用程度】

A

 【基原】

牛膝為莧科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1.之乾燥根,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之根,味(川)牛膝為爵床科腺毛馬蘭Strobilanthes forrestii Diels之根莖及根。

 【性狀】

(一)懷牛膝:呈細長圓柱形,有時稍彎曲,上端較粗,下端較細,長約20~90㎝,直徑約0.2~1㎝,表面呈土黃色或淡棕色,稍光潤;表面略扭曲而細淺的縱皺紋,及橫長的皮孔,支根及細根痕明顯。質堅脆,易折斷,斷面平坦。
飲片 懷牛膝片:切成小片段或咀片,外皮黃白色或灰黃色,具皺紋。質硬而脆,切面不平坦,微呈半透明狀,中間有明顯的黃白色木心。其周圍有許多筋脈小點(維管束),斷面排列成2-4環(羅盤紋),味微甜。 酒懷牛膝:酒炙後,顏色變深。
(二)川牛膝:呈圓柱狀,較粗壯,下端漸細,略彎曲,長短不一25-60㎝ ,粗約0.5~2㎝,扭曲不直似拐狀。外表灰棕色,表面較粗糙,有稍扭曲而較粗縱槽紋,並有橫長的皮孔分佈,支根痕明顯,質堅韌,不易折斷。(本品台灣俗稱杜牛膝; 按:本草書有杜牛膝,是天名精,藥材北鶴蝨的根,與台灣習稱不同)。
飲片:斜切薄片,切斷片淡黃色、黃棕色、黑褐色,油潤,膠質狀或纖維狀,中央有細小黃白色的木心,周圍有很多淡黃色筋脈小點(維管束),排列成數圈同心環(羅盤紋)。氣微甜,後微苦。 酒蒸後顏色變較深。
(三) 味牛膝(台灣都稱川牛膝):根莖粗大,多分枝,盤曲結節,有多數莖基殘留,鬚根叢生,細長圓柱形,長達10㎝,直徑1~6㎜,表面暗灰色,平滑無皺紋,常有環形斷節裂縫,有時剝落而露出木心。木心質堅韌,不易折斷。
飲片:橫片:橫切薄片,根莖切片皮部厚,內皮層明顯,木部暗灰色,中央有粗大而明顯的白色髓部。

 【炮製】

1. 懷牛膝 2. 酒懷牛膝 3. 川牛膝 4. 酒蒸川牛膝

 【鑑別】

《普濟方》:「川牛膝懷州者好」。 《普濟方》:「牛膝洗去蘆頭酒浸一宿乾用,如急要用酒蒸過為好」。 《普濟方》:「牛膝…如急要用酒蒸過為好」。 《證類本草》:「根極長大而柔潤者佳」,「雄者莖紫色而節大為勝爾」。  《本草品彙精要》:「根肥潤者為好」,「懷州者為佳」。 《本草綱目》:「〔弘景曰〕莖紫節大者為雄,青細者為雌,以雄為勝」,「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蒔者為良」。 《本草備要》:「出四川,及懷慶府,長大肥潤者良」。 《本草求真》:「長大肥潤者良」。 《本草易讀》:「宋時以懷慶者為良」。 《良劣鑑別》:「淡黃色,長大而肥,實質軟者為上」。
1. 懷牛膝:以根粗長,皮細堅實,色淡黃者為佳。 2. 川牛膝:以根粗長柔軟斷面色棕紅,質油潤的為優。其細小,色灰色,質堅硬,乾燥乏油性,鬆泡者為次。

 【鑑別術語】

1. 羅盤紋:川牛膝與懷牛膝由於異常生長,形成多數小型的點狀維管束,斷續排列成數個同心環,亦可稱羅盤紋。
2. 大疙瘩:指懷牛膝藥材中蘆頭較肥大者。
3. 小疙瘩:指懷牛膝藥材中蘆頭較細小者。
4. 馬刷子:指懷牛膝藥材中細短者,質量較次。

 【章節】

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