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Loading...

杜仲

杜仲

杜仲(一等)(板片,外灰棕,粗糙,縱裂槽紋,橫裂皮孔)
杜仲(二等)(內光滑暗紫,折斷白色膠絲相連)
杜仲(一等,厚4mm)
杜仲膠絲
杜仲切絲片
杜仲及炒杜仲三種等級(厚4,3,2mm)
杜仲絲卷
鹽炒杜仲
沙鹽炒杜仲
沙鹽炒杜仲
轆筒鹽炒杜仲
焦糖色素染 偽炒杜仲

【命名】

杜仲

 【出典】

本經上品

 【常用程度】

A

 【基原】

杜仲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乾燥樹皮。

 【性狀】

乾燥樹皮,為平坦板片狀或捲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約3~10㎜,長約40~100㎝。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份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餘物。
飲片大多切成方塊,約1~3㎝見方,也有切成寬約3㎜細條,為淡棕色或灰棕色,具有明顯縱紋及縱裂痕。切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臭微弱,味稍苦。炒炭後,呈褐黑色,略有鹹味。

 【炮製】

杜仲

 【鑑別】

《本草經集注》:「白絲為佳」。 《新修本草》:「折之多白絲為佳」。 《證類本草》:「折其皮多白綿者好」。 《本草蒙筌》:「潤者為良」。 《本草綱目》:「〔宏景曰〕狀如厚朴,折之多白絲者為佳」。 《本草備要》:「出漢中厚潤者良」。 《良劣鑑別》:「厚而扁平,脂氣多而潤,橫折之,兩手拉出去,見有無數銀色之絲,有如綿狀者,佳品也」。
以張大而完整無破,皮細肉厚,折斷絲足且扯之長,不易拉斷,內表面暗紫色,身乾體硬者為佳。身乾者體輕,折斷時有硬脆聲,內表面光滑顯光澤,如體重,內表面皮肉現水泡色,並且有黑色斑點者,則示身潮,不合標準。不同部位所產生杜仲,以幹皮最優,近根處杜仲皮較次,細枝皮最次。

 【鑑別術語】

1. 板片狀:係指皮類藥材從粗大樹幹剝下後,經乾燥不易收縮捲曲,呈寬大厚板狀或厚片狀。如杜仲黃柏
2. 粗皮:主要指死樹皮,係指植物學上的木栓層而言。如杜仲的外皮。
3. 橡膠絲(膠絲):指杜仲樹皮內特有白色膠質絲體,折斷後牽連的白色橡膠絲。

 【章節】

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