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上品
【常用程度】
C
【基原】
木蘭科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及華中五味子Schiz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性狀】
(一) 北五味子:果實球形或扁球形,常數個粘連一起,直徑5~8㎜,外皮紫紅色或暗紅色,濕油潤,皺縮壓扁,成不規則形。果肉甚柔軟,顯暗紫紅色,半透明,常數個連在一起;內含種子1~2枚,腎形,棕黃色,平滑有光澤堅硬,種仁白色,果肉氣微弱而特殊,味酸而鹹,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而苦。嚼碎,味酸、甜、鹹、苦、辛皆具,故有「五味」之名。
(二) 南五味子:果實呈不規則形,較小,直徑2~5㎜,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質較薄而顯硬,無光澤,內含種子1~2粒,種子腎形,較北五味子種子略小,表面黃棕色,脊部具疣狀突起(華中五味子),或全體呈疣狀突起(翼梗五味子),略呈顆粒狀,粗糙,沒光澤。
醋五味子:表面呈黑色,微有酸氣。 酒五味子:表面呈黑褐色,微有酒氣。 蜜五味子:表面黑褐色,較黏,微有甜味。
【炮製】
1. 生五味子 2. 醋五味子 3. 酒製五味子 4. 蜜蒸
【鑑別】
《本草圖經》:「而以味甘者為佳」。 《證類本草》:「爾雅:其味酸、鹹、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圖經〕云…生青熟紫,味甘者佳」。 《本草綱目》:「雷斅言小顆皮皺泡者,有白色鹽霜一重,其味酸鹹苦辛甘皆全者為真也」。 《仁術便覽》:「五味子北者佳」。 《本草備要》:「北產紫黑者良」。 《醫學真傳》:「五味子,惟遼五味最佳」。 《良劣鑑別》:「表面有皺紋,呈紫黑色之大粒,有甘味者,良品也」。
以紫紅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澤者為佳。 早採者(九月)果皮呈淡紅色,皮鬆肉薄,無油性者為次。
【章節】
果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