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別錄下品
【常用程度】
D
【基原】
旋花科牽牛Ipomoea hederacea Jacq.或毛牽牛Ipomoea purpurea (L.) Lam.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狀】
種子似橘瓣狀而具三稜,兩側面稍平坦,背面弓狀隆起,其正中有縱直凹溝。腹面為一稜線,稜線下端有類圓形淺色的種臍。種子長4~8㎜,寬3~5㎜。表面灰黑(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種皮堅硬。橫切面可見極皺縮而重疊的二片子葉。用水浸潤後。氣無,味微辛辣。有麻辣感,並有豆樣味。
【炮製】
炒牽牛子
【鑑別】
《藥鑒牛》:「為主,而後用牽牛為佳」。 《十劑表》:「牽牛黑者勝」。 《良劣鑑別》:「粒大而乾,有新氣,入水即沉者為上」。
以成熟、飽滿、無皮殼雜質,無黑白相雜者為佳。
【章節】
種子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