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中品
【常用程度】
A
【基原】
繖形科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Benth. et Hook.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Boiss.) Yuan. et Shan.的根。
【性狀】
(一)川白芷:類圓錐形而無明顯的稜脊,長約7~24㎝,直徑1.5~2㎝,有時附有支根。頂端有凹窪的莖痕,也有多數同心環狀紋理。表面黃色或淡棕色,較光滑,有多數皮孔橫向突起散生,有極多皺紋。質堅硬而較輕。
(二)杭白芷:類圓錐形而具明顯的四稜,長約10~20㎝,直徑1.5~2.5㎝,頂端有凹窪的莖痕,表面淡黃色或淡棕色,有較少的縱皺紋,分布有多數長0.5~1㎝的皮樣橫向突起,較大,習稱「疙瘩丁」,多排列成四縱行,體形因之而具四稜,質堅硬。
飲片為橫切薄片,厚約1㎜,少亦有縱切片,外皮灰黃色或淡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而光滑,外圈顯一棕色形成層環紋明顯,環外散布多數棕色油點,川白芷內心方圓不等,杭白芷內心方形,氣芳香濃郁,味辛,微苦。
【鑑別】
《本草圖經》:「以黃澤者為佳」。 《證類本草》:「以春取黃澤者善也」。 《本草乘雅半偈》:「根長尺餘,粗細不等,黃澤者為佳」。 《本草備要》:「色白氣香者佳」。 《良劣鑑別》:「富芳烈之氣味,呈純白色而新者為良」。
以獨枝,根條粗大,少有分枝,皮細,光滑,質堅硬,體重,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條小或過大,體質鬆,粉性小,香氣淡者質次。
【鑑別術語】
1. 疙瘩丁(癩蛤皮):指白芷藥材外皮有排列成行的橫長皮孔,狀似「疙瘩丁、癩蛤皮」。
【章節】
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