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Loading...

藜蘆

藜蘆

黎蘆(穿簑衣)
藜蘆
藜蘆
藜蘆

【命名】

藜蘆

 【出典】

本經下品

 【常用程度】

E

 【基原】

百合藜蘆Veratrum nigrum L.的根及根莖。

 【性狀】

乾燥根莖、圓柱形、粗短、表面褐色。上端有殘留葉基及棕色毛狀的纖維束。鬚根多數,簇生於根莖四周,鬆根四周尚有許多極細的小根。長12~20㎝,粗約3㎜,表面黃白色或灰褐色,有細密的橫皺,下端多縱皺。質輕易折斷,斷面白色,中心有一淡黃色纖維的木質部,易與皮部分離。氣微弱,味苦辛。粉末有強烈的催嚏性。

 【鑑別】

《本草圖經》:「生高山者為佳」。 《證類本草》:「范子曰:第黃白者善」,「生高山者為佳」。 《本草綱目》:「范子計然云:出河東,黃白者善」。 《惠直堂經驗方》:「藜蘆,蔥管者真」。
以根粗堅實,斷面粉性者為佳。

 【鑑別術語】

1. 棕毛:藥材表面硬而較粗的棕毛鬚,呈纖維狀,多係葉柄或葉基維管束,如藜蘆、白花前胡香附、禹州漏蘆等,其中,藜蘆叫「穿簑衣、簑衣」。
2. 棕包頭:指藜蘆地上莖外被抱莖的葉基,葉肉大多枯落,而殘留棕色葉莖及棕色毛狀的維管束,長短不等,形如簑衣,如黑黎蘆。漏蘆叫「戴斗笠」,白花前胡叫「棕苞」。

 【章節】

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