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宋開寶‧白花蛇
【常用程度】
E
【基原】
蘄蛇(白花蛇)係響尾蛇科百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除去內臟的乾燥體。
【性狀】
蘄蛇(白花蛇、大白花蛇):乾燥體捲成圓盤形,頭在中央。盤徑18~25㎝,蛇體直徑約3㎝。頭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較寬大,俗稱「龍頭虎口」,上顎有長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鱗片,有縱向排列的24個方形灰白色花紋,習稱「方勝紋」。腹部白色,鱗片較大,染有多數黑斑,習稱「念珠斑」。尾漸細,末端呈三角形,角質,習稱「佛指甲」。腹內部黃白色,脊椎骨突出顯著,兩側具多數肋骨。氣微腥,味微鹹。
【炮製】
1.白花蛇 2.製白花蛇 3.白花蛇肉
【鑑別】
《證類本草》:「白花者良」,「亦以眼不陷為真」。 《本草綱目》:「〔恭曰〕試法:剔取粟許著淨水中,浮游水上回旋行走者為真」,「時珍曰:產於嶺南,以不舉首者為真」。 《本草備要》:「出蘄州,龍頭虎口,黑質白花,有二十四方勝紋,腹有念珠斑,尾有佛指甲,雖死而眼光不枯,他產則否」。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蘄蛇,眼光如生者真」。 《良劣鑑別》:「脊部有白四角形之方勝紋,腹面有圓形之念珠紋,紋理鮮明,首尾俱完備者上品也」。
【鑑別術語】
1. 龍頭虎口、翹鼻頭、翹頭:是指蘄蛇頭部大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端向上翹,口較寬大,猶如「龍頭虎口」,亦如「翹鼻頭」。
2. 方勝紋:蘄蛇背部兩側各有黑褐色與淺棕色組成的「V」形灰白色菱形大斑紋24個,其中「V」形頂端在背中線上相接。
3. 念珠斑(連珠斑):專指蘄蛇(五步蛇)的白色腹部上雜有多數黑色圓形斑塊。
4. 佛指甲:蘄蛇尾部漸細,末節呈扁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質而硬。
5. 頰窩(現代名詞):蝮蛇科蛇類,頭部兩側鼻椎孔與眼之間的凹陷。是上頷骨上的深凹,前端較寬,後端較窄。因其位置相當於頰部,故名。
【章節】
脊椎動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