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別彔
【常用程度】
B
【基原】
古代哺乳動物如象、犀牛、三趾馬、駱駝、羚羊等動物的骨骼化石。
【性狀】
(一) 五彩龍骨(五花龍骨):為不規則塊狀,偶而可見大型圓筒狀塊,斷面如年輪,大小不一。一般長6~10㎝,寬6~10㎝,厚約2~3㎝,全體淡黃白色,淡灰白色或淡棕黃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的花紋,深淺粗細不一。表面平滑,時有小裂隙。斷面多粗糙,質硬而脆,易片片剝落而散碎。捻之易碎,吸濕性強,以舌舔之有吸力,無臭,無味。
(二) 龍骨:比較粗大,表面粗白或黃白色,較光滑,有的有縱紋裂隙,或棕色條紋和斑點,質堅如石,斷面不平坦,色白或黃色,有的中空,摸之細膩,如粉質物,關節處膨大,斷面有多數蜂窩狀小孔,粘舌,無氣味。
煅龍骨:形如生龍骨碎塊,顯灰褐色,質軟,鬆脆。
【炮製】
【鑑別】
《吳普本草》:「色青白者善」。 《證類本草》:「舐之著舌者良」,「五色具者良」。 《醫方類聚》:「龍骨要時白者上」。 《本草品彙精要》:「舐之粘舌而具五色者為佳」。 《仁術便覽》:「龍骨五色具者佳,白者粘舌者好」。 《本草備要》:「白地錦紋,舔之粘舌者良」。
五彩龍骨以質輕脆、分層、見風變酥、摸之起粉,並帶有較密之紅、白、藍、青、黃、棕黑等各色花紋,吸濕力強者為佳。龍骨以質硬、色白,吸濕性強者為佳。如果斷面無吸濕性,燒之發煙有異臭者不可供藥用。品質以五花龍骨為優。
主要區別:龍骨呈骨骼狀或破碎塊狀,白色或灰白色,有的有紋理或斑點,關節斷面具蜂窩小孔,舐之粘舌或微粘舌。五彩龍骨則呈圓柱形或不規則塊狀,平滑具五色紋理,易碎裂,斷面無小孔,舐之粘舌。兩者來源不同,故形態略有差異。
【鑑別術語】
1. 五花雲層:五花龍骨等的內部,有紅、黃、藍、白、褐相間的層,又稱五花紋。
【章節】
礦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