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中品
【常用程度】
A
【基原】
木蘭科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或大葉木蘭Magnolia rostrata W. W. Smith的乾燥幹皮或根皮。
【性狀】
(一)筒朴:為主幹的幹皮,經加工後捲成雙捲筒狀。長15~45㎝,厚2~5㎜。表面呈淡棕色至深棕色,較薄的皮,表面裂紋少,有縱紋,可見圓形縱裂皮孔;較厚者,表面粗糙,栓皮鱗狀,易剝落。內表面紫棕色,平滑較光亮,有細緻縱走紋理,以指甲劃之顯油紋油痕。質較潤而堅硬,不易折斷,氣味芳香,味微辛,咀嚼之少殘渣。
(二)根朴:為根皮經加工後捲成單或雙捲,多劈破,形彎曲如雞腸,故又名「雞腸朴」。長15~45㎝,直徑0.5~2㎝,厚約1~3㎜。表面粗糙,灰棕色,有橫裂紋及縱皺紋,內表面深紫棕色,有顯著縱紋及支根痕。質韌,難折斷,油潤,氣味與幹皮同,但咀嚼後遺留殘渣較多。 飲片:絲狀片,呈絲條狀,長約3~5㎝,厚約2.5㎜,稍向內彎曲,表皮黑褐色,內面棕紫色,光滑,有順紋,切面有亮晶,質堅,味辛辣,微苦。 盤香片:為捲筒原朴,橫切或圓盤狀小片。 薑厚朴:一般作絲狀片,有薑味。 除外,依部位另有 1.兜朴(靴角朴):為靠近根部的幹皮和根皮,似靴形。 2.耳朴:為靠近根部的幹皮,塊片或半卷形,多似耳狀。 3.枝朴:為樹枝的皮,較薄,呈單捲筒狀。這三種台灣沒來貨。
【炮製】
【鑑別】
《雷公炮炙論》:「雷公云﹕凡使,要用紫色、味辛為好」。 《新修本草》:「極厚、肉紫色為好」。 《證類本草》:「皮極鱗皺而厚,紫色多潤者佳」,「惟牙長為上品」。 《普濟方》:「厚朴,宜用梓州來者,厚而紫搯之油出者佳」。 《仁術便覽》:「厚朴去粗皮洗,紫厚香者佳」。 《藥徵》:「漢產為良」。 《良劣鑑別》:「外部呈紫黑色,內部有縱紋,皮極厚,質甚緻密,爪之不易,氣味強,微覺苦,有新意者為上」。
以上各種厚朴,斷面均有點狀閃光性結晶。以斷面紫紅色有亮光,皮粗肉細,內色深紫,油性大,香味濃,味苦辛微甜,咀嚼無殘渣者為佳。通常以近根的樹皮較枝皮為優。
【鑑別術語】
1. 兜朴:指厚朴介於地面和地下相連接部分的樹兜皮。
2. 筒朴:厚朴的幹皮呈筒狀或雙捲筒狀,稱筒朴。
3. 靴筒朴:厚朴的近根部乾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形似靴口狀。
4. 雙筒狀:指樹皮在乾燥過程中因內層組織散失水分較多,兩邊外層各自向內方捲曲成筒狀或捲筒狀,形成雙筒狀。如厚朴。
5. 雞腸朴:厚朴根皮呈單筒狀,常彎曲;形如雞腸。
6. 纖維性:藥材折斷面露出不整齊的裂片或纖維狀物,並有較強韌性,如厚朴、黃柏。
【章節】
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