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別錄
【常用程度】
D
【基原】
十字花科菘藍Isatis tinctoria L. 靛青I. indigotica Fort.與蓼科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乾燥莖,其他爵床科馬藍Baphica canthescusia Bremek.、馬鞭草科路邊青Cleroden droncyrtophyllum Turcz.等植物的葉或帶葉的枝亦可應用。
【性狀】
(一)菘藍、靛青葉:葉片多捲縮成不規則形,質碎易破碎,暗青綠色,完整的葉片用水展開後,呈長圓形或寬披針形,長5~12㎝,寬1~5㎝,全緣或微波狀,葉脈於背面較明顯,葉柄長5~7㎝,略呈槽狀。 有香氣,微酸味。
(二)蓼藍:葉多皺縮呈不規則狀或已破碎,藍綠色或藍黑色,完整的葉片呈橢圓形,長3~10㎝,寬2~5㎝,葉脈於背面較突出,側脈也明顯,色較淺,葉柄扁平,基部抱莖,質脆易碎,氣微弱,味淡。
(三)馬藍:葉片呈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0cm,寬3~5cm,葉緣具淺鈍鋸齒,先端漸尖,基部狹窄、葉柄四棱形,棕黑色。氣微、味淡。
(四)大青(路邊青):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圓形,長6~20cm,寬2~7cm,全緣或微呈波狀,先端漸尖,基部鈍圓,葉柄細圓柱形。質脆易碎。氣微,味稍苦而微澀。
【鑑別】
《本草經集注》:「紫莖。除時行熱毒,為良。」
以身乾淨,不霉,不爛,青黑色為佳。
【章節】
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