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下品
【常用程度】
B
【基原】
毛莨科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及Aconitum chinense Paxt.乾燥的塊根。
【性狀】
子根:圓錐形,長1.5~3㎝,直徑1.5~2㎝,表面灰褐色,有細的縱皺紋,下端尖,周圍有四個瘤狀隆起的支根,習稱「釘角」,質堅實,難折斷。
母根:呈瘦長的圓錐形,或帶有殘餘的莖桿,體長3~7㎝,直徑1.5~3㎝。表面棕褐色,皺縮不平,並具割去附子後遺留的痕跡。質堅實。
製川烏:呈不規則的縱切片,或長三角形片狀,直徑1.5~2㎝,厚約2㎜,表面顯黑褐色或暗黃色,有光澤,具有灰棕色多角形環紋,表面平實,中間有小空洞。質輕脆、無臭,微有麻感。
【炮製】
1. 生川烏 2. 製川烏:(1) 浸漂 (2)煮製 (3) 切片及乾燥
【鑑別】
《要藥分劑》:「川產者為良」。
均以個勻、肥滿、堅實、無空心者為佳。片貨以厚薄均勻,內粉潔白者為佳。
【鑑別術語】
1. 母根:一般是指根及根莖類藥材的主根。如川烏即為植物烏頭的母根;又紫菀有節的根莖也習稱為「母根」。
2. 烏鴉頭:川烏、草烏的根形似烏鴉的頭部。
3. 釘角:亦稱「疙瘩釘」。按植物解剖分析有三種情況:此指未長成的支根痕呈瘤狀突起,如川、草烏。
【章節】
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