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Loading...

熊膽

熊膽

熊膽(左金碧膽黑碧膽)(上狹細,下部膨大,灰黑棕黑,上部半透明,從膽仁色澤質地,市場品分金碧膽,墨膽)

【命名】

熊膽

 【出典】

本經上品

 【常用程度】

D

 【基原】

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 其他S. spp.的乾燥膽囊。

 【性狀】

乾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下寬5~8㎝,呈上狹下闊,上部有細長柄及繩札之痕跡,下部呈橢圓形,板狀或塊狀。外表皮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乾後略扁,膽口附著纖維質,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外表平滑,微有皺折,成凹陷,邊緣較厚,中心較薄,薄層半透明,質堅韌,破開後,斷面纖維性。囊內之乾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顏色不一,膽仁脆香,嘗之黏舌苦回甜,投水即旋垂黃綠。從膽仁之色澤、質地,市場品分金膽、墨膽、菜花膽等等,詳細見下,品質鑑別。
引流膽 烘乾的薄碎片或細粉。

 【鑑別】

《證類本草》:「滴水中,一道若線不散者為真」。 《本草蒙筌》:「末則一線迅行。如線不散。此品極優」。 《本草備要》:「通明者佳,性喜辟塵,撲塵水上,投膽少許,則谿然而開」。 《本草求真》:「但以米粒之多點水出,運轉如飛者良」。 《良劣鑑別》:「其味純苦而無雜味者,良品也,其色係黑色,而放光者為佳品,在水面上迴轉迅速,入口即溶而不粘,此亦良品也」。
1. 味苦而後甜,清涼粘舌,在口中能完全溶化。 其他膽味苦而不涼,也不粘舌,且無光澤,不鬆脆,腥氣難聞。
2. 將膽粉末,撒於清水面,有金絲直線下垂到底,叫「金絲膽」。粉在水面上迅速旋轉者更佳,並使水面灰塵散開。
3.取膽仁小粒,置於水面上,逐漸溶解,可見明顯的黃線下降,而不擴散。
4.熊膽粉末,燃之不灼。 取膽仁少量,置鐵片上,直火加熱,只起泡而無腥氣。
5.取膽仁少許,置紫外燈下觀察,顯黃白色螢光。 若牛羊膽偽製品:取膽仁約0.1gm,加7 %醋酸溶液20ml溶解後,置紫外燈下觀察,溶液顯淡藍色乳濁螢光。
6. 古本草說熊膽能辟塵,有人以此能辟塵,分墨來作鑑別,事實上象膽及很多魚膽亦多能辟塵、分墨,因此,此法鑒別只能供參考,不可靠。
7.本品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8. 市場品依經驗,色澤品質有金膽、墨膽之分,夏獵多墨膽,油膽,秋獵多金膽,其區別略述如下:
金膽:亦稱金珀膽、銅膽,為熊打死後立即取出的膽加工而成,為上等品。 皮殼光亮,顆粒鬆脆,手捏之有颯颯之響聲,膽仁呈金黃色,透明、光亮,細粒光澤如琥珀,或如松香之粉末,金黃色發亮光。
墨膽:亦稱鐵膽,多為夏季捕獲,熊死後與取膽時間距離較長,其熊脂侵入膽內所致,黑色,質堅而脆,或呈稠膏狀,或更分為金墨膽和油墨膽。 金墨膽用手捏之亦有響聲,但色澤黑有膠質;油墨膽有油質,軟潤成塊,手捏之不響。

 【鑑別術語】

1. 金絲熊膽:為鑑別熊膽真偽的方法之一。即取一玻璃杯清水,取一小粒熊膽放入水中,可見熊膽在水面上迅速旋轉後帶一條金色線狀物慢慢下沉,不擴散。 其他動物膽無此現象,但此法不能鑑別摻偽品。
2. 金膽、油墨膽:熊膽仁呈金黃色,有光澤,半透明,質鬆脆者。習稱金膽、金絲膽、或銅膽;黑色或黑綠色者稱油墨膽、鐵膽或黑膽;黃綠色者稱菜花膽。
3. 紗紙皮:熊膽的膽囊皮用手撕,可分層撕成細絲狀,形如紗紙。
4. 黃線下沉:熊膽粉末投入盛水玻璃杯中可見黃線下沉,不擴散,旋轉者質更佳。豬、牛、羊膽亦有不同程度的這種反應。如將熊膽放入盛水玻璃杯中,靜置24小時後,如全部溶解放出的黃色色素全部沉於杯底者為真,如整杯水染成黃色,或有不溶解物質為假。
5. 膽仁:指熊膽膽囊內所含的乾燥膽汁。
6. 引流膽:人工養熊,引流乾燥品,粉末或薄片。

 【章節】

脊椎動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