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中品
【常用程度】
C
【基原】
豆科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狀】
(一) 赤小豆:略呈圓柱形或矩圓而稍扁,長5~7㎜,直徑約3㎜,種皮赤褐色,平滑,微有光澤,種臍一側白線狀,約為全長的2/3,中間凹陷成一縱溝,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稜脊。 質堅硬,不易破碎,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子仁。 氣微,嚼之有豆腥味。
(二) 赤豆:呈矩圓形,兩端圓鈍或平截,長5~8㎜,直徑約4~6㎜,種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澤,種臍位於側緣上端,白色,不顯著突起,亦不凹陷;其他性狀與赤小豆相似。
【鑑別】
《本草求真》:「取緊小而赤黯色者良」。 《增藥辨》:「入藥以緊小亦黯者為良」。 《良劣鑑別》:「粒小,呈暗黑色,有光澤者為上,陳久者,蟲蝕者,無去腫病之水氣之力者也」。
以身乾,顆粒飽滿,色赤紅發暗者為佳。
【章節】
種子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