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Loading...

黃芩

黃芩

黃芩(枝芩=子芩=條芩)(圓錐扭曲,棕黃)
黃芩(枯芩)(老根朽狀枯心,中空,腐木)
野生黃芩(扭曲縱皺紋,多疣狀根痕)
野生黃芩
野生黃芩小枝
家種黃芩
四川產黃芩
野生黃芩(腐朽,有中空)
家種黃芩(形成層環明顯)
家種黃芩
綠支芩片(發綠)
黃芩(沸水燀)
黃芩片(片芩,發綠)

【命名】

黃芩

 【出典】

本經中品

 【常用程度】

B

 【基原】

唇形科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e的根。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或倒圓錐形,形似腐木狀,長約30㎝,直徑約1~4㎝,根頭部大都破壞,老根見有腐朽的木部外露,外表黃棕色,有扭曲狀縱皺紋,並具有多數疣狀支根痕,內部黃綠色,斷面不平坦,黃綠色,髓部呈黃褐色,質粗糙。枯芩老根多中空而內部暗褐色,中間膨大多枯朽,斷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狀,稱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堅硬,呈劈破狀者,有的劈成兩瓣者,則習稱片芩或黃芩瓣、芩瓣。新根內部充實稱子芩或條芩、紫芩。子芩為圓柱形或圓錐形,外表深黃色、質堅實、斷面黃色。
飲片為斜切、橫切的薄片,厚約1㎜左右,表面黃綠色,形成層環明顯,呈棕色,皮部呈暗黃綠色,木部黃色,導管群明顯,排列成不連續的環,中心黃棕色,腐朽狀,有時中空,味苦。 酒黃芩:呈棕褐色。 黃芩炭:呈黑褐色。

 【炮製】

1. 生黃芩 2. 炒黃芩 3. 酒黃芩 4. 黃芩

 【鑑別】

《本草經集注》:「惟取深色堅實者為好」。 《證類本草》:「圓者名子芩為勝」。 《本草衍義補遺》:「治痰熱者,假此以降其火也。堅實者名子芩,為勝」。 《丹溪心法》:「條芩水中取沉者為佳」。 《普濟方》:「黃芩細梃子者良」。 《醫方類聚》:「黃芩:凡用去腐蘆,揀細實者佳」。 《本草求真》:「黃明者良」。 《良劣鑑別》:「其內部有黃綠色之朽,中不空而丸軸苦者為上,形極肥大,而內部有黑朽,俗云餡氣,或成片者,下等品也,肥大之者根,及極而中空虛者謂之枯芩,又名片芩」。
以條長根頭少,色黃、質堅、心實者為佳。條短,上身多空虛,成瓣狀者,色較綠者次之。

 【鑑別術語】

1. 子芩(條芩、枝芩):指黃芩的新根(子根),其內外鮮黃,質佳。
2. 片芩:指黃芩藥材加工後所得不完整的碎片,質次。
3. 芩尾:指黃芩藥材加工後所剩的鬚根、尾梢等,質次。
4. 枯芩:指黃芩藥材已中空的老根,外黃而內黑,質量較次。
5. 黃芩瓣:指枯黃芩有中空而劈破者。
6. 綠支芩:發綠色芩片。

 【章節】

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