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方、金匱方》
【組成】
【分類群】
<理氣>:枳實
<攻下>:大黃
<芳香化濕>:厚朴
【方義】
《醫方》:此少陽陽明藥。(1)邪在上焦則滿,在中焦則脹,胃實則潮熱,陽邪乘心則狂,胃熱乾干肺則喘。(2)故以枳朴去上焦之痞滿。(3)以大黃去胃中之實熱。(4)此痞滿燥實堅未全者,故除芒硝,欲其無傷下焦真陰也。 《刪補》:柯琴曰: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也。故攻積之劑,必用氣分之藥,因以承氣名湯。方分大、小者,有二義焉:厚朴倍大黃,是氣藥為君,名大承氣;大黃倍厚朴,是氣藥為臣,名小承氣。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洩下也,因名曰大,味寡性緩,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因名曰小。且煎法更有妙義,大承氣用水一斗,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內大黃,再煮取二升,內芒硝,何哉﹖蓋生者氣銳而先行,熟者氣純而和緩,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黃繼通地道,而後枳、朴除其痞滿。若小承氣以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同一大黃,而煎法不同,此可見仲景微和之意也。
【功能】
清下熱結,攻積瀉熱,宣氣消滿,消痞除滿。
【效用】
陽明病,陽明腑實輕證而偏於痞滿者。症見譫語潮熱,大便不通,脘腹痞滿等。 《醫方》:(1)傷寒陽明證,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2)雜病上焦痞滿不通。(3)邪在胃,支飲腹滿者。(金匱,痰飲)。(4)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鞭者(傷寒,陽明篇)。
【適應症】
慢性胃炎,肝炎,膽道疾病,習慣性便秘。胃脘痛、呃逆、小兒膽道蛔蟲症,小兒急性胃腸炎。腸梗阻,手術後胃腸功能紊亂。
【禁忌】
孕婦、產後、月經期或年老體弱、病後津虧及亡血者,均應慎用,必要時可攻補兼施,小劑試用,得效即止,切勿過劑。
【趣記】
香瓜成熟大黃的時候(大實厚),不要小氣,請大家吃。
【藥理】
抗菌,保肝,降低血管通透性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