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分類群】
<補脾補中>:大棗
【方義】
《醫方》:此足太陽藥。(1)芫花、大戟:性辛苦以逐水飲。(2)甘遂:苦寒,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3)三藥過峻,故用大棗之甘以緩之,益土所以勝水,使邪從二便而出也。《刪補》:柯琴曰: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氣寒而稟性最毒,並舉而用之,氣味相濟相須,故可夾攻水邪之巢穴,決其瀆而大下之,一舉而患可平也。
【功能】
攻逐水飲。
【效用】
水飲停滯所致的懸飲或支飲,飲停胸脅,脅下硬滿,喘逆氣急,咳唾引痛;胸背掣痛不得息,脈沉弦。水腫腹脹,屬于實證者,一身悉腫,下身為最,腹脹喘滿,二便不利的實水證。《醫方》:(1)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及可攻之,其人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鞭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裏未和也,邪熱內蓄,有伏飲者(傷寒,太陽上篇)。(2)病懸飲者。支飲水在膈上下者。(金匱,痰飲)。《刪補》:治太陽中風表解,逵逵汗出而不惡寒,裏有水氣,小便不利,嘔逆短氣,心下至脅痞滿硬痛者。此治水之急方也。
【適應症】
各種滲出性胸膜炎,肝病腹水,心腎病水腫等。
【禁忌】
(1)本方為攻逐水飲峻劑,以快利為度。(2)體虛邪實者,當與補氣劑交替使用,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勿與甘草同服。(3)孕婦忌用。
【趣記】
早睡晚起(棗遂芫戟)。
【增減】
《醫方》:(1)三花神佑丸:除大棗加大黃、黑丑、輕粉。治壯實人風痰鬱熱,肢體麻痺,走注疼痛,濕熱腫滿、氣血壅滯,不得宣通,及積痰翻胃。(雜病,痰飲)(河間方)。(2)小胃丹:加黃柏、大黃,治胸膈腸胃熱痰濕痰(痰飲熱實在三焦)(雜病,痰飲)。《方劑學唐》:(1)本方去芫花、大棗加白芥子,即為控涎丹,又名妙應丸、子龍丸《三因方》,上述藥物各等分為末、糊丸桐子大,食後臨臥,淡薑湯下五七至十丸,其功用為祛痰逐飲。
【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