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上品‧螳螂
【常用程度】
C
【基原】
螳螂科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de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 L.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rille的乾燥卵鞘。
【性狀】
卵鞘一般呈圓柱形,為多數膜狀網層組成,高約2.5~4㎝,直徑2~3㎝。一端膨大而肥厚,另一端狹細而菲薄,表面黃褐色或褐色,有多數層積成鱗片狀的橫皺,各房中儲藏卵子,於二、三月間採收,其附著樹枝的一面有縱凹糟。有韌性,斷面黃褐色,略作菊花狀,卵鞘內每側排列13~14列橢圓卵,卵殼紅褐色,破裂者露出黃褐色的卵,質輕鬆。
團螵蛸(大刀螂)類圓而成團狀、淺黃色,質輕鬆有韌性。長螵蛸(小刀螂)則呈長條形、灰黃色、質堅脆。黑螵蛸(巨斧螳螂)則為平行四邊形,黑褐色,質堅韌。三者略有差異。
【炮製】
1. 生用。 2. 炒桑螵蛸
【鑑別】
《本草經集注》:「以桑上者為好」。 《本草圖經》:「桑上者兼得桑皮之津氣,故以為佳」。 《證類本草》:「圖經云:浸炮之法,不若略蒸過為佳」,「衍義曰:桑螵蛸,自採者真」。 《普濟方》:「桑螵蛸須用臘月摻取桑上者佳」。 《本草品彙精要》:「多在小木荊棘間,桑上者兼得桑皮之津氣故以為佳」。 《本草備要》:「螳螂卵也,桑樹產者為好」。 《良劣鑑別》:「黃褐色之舟狀鬆疏之物者為上」。 《良劣鑑別》:「淡褐色之大蟲而帶新氣者為上,蟲已碎斷者無用」。
以身乾,色黃,無泥,質輕,無樹枝及蟲蛀者為佳。 如黑色,有碎塊,或已孵化出小幼蟲者次之。
【章節】
無脊椎動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