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歷代名醫良方注解》:用治溫邪從口鼻入,初起邪伏膜原,以此方透達使出,故曰達原。
【出典】
《溫疫論》卷上。
【組成】
【分類群】
<補血>:芍藥
<補脾補中>:甘草
<清熱燥濕>:黃芩
<清熱瀉火>:知母
<驅蟲>:檳榔
【方義】
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厚朴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
【功能】
避瘟去暑,解熱,止嘔利便。
【效用】
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所見之病證,如惡寒發熱,身痛、頭痛、口苦口粘,腹脹嘔逆,舌苔白厚等。
【適應症】
各種發熱疾病,流感,病毒感染性發熱,持續性高熱,小兒夏季熱水痘,小兒食積。
【趣記】
甘芍知芩厚果檳→甘嫂知道要勤奮,厚待各賓客。
【增減】
(1)脅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加柴胡1錢;(2)腰背項痛,加羌活1錢;(3)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乾不眠,加乾葛1錢。(4)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陰;(5)熱傷榮氣,加白芍以和血;(6)黃芩清燥熱之餘;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後四味不過調和之劑耳。
【藥理】
本方單味藥分別具有解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