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金匱要略》
【組成】
【分類群】
<補脾補中>:甘草
<補脾利水>:茯苓
<活血祛瘀>:川芎
<安神>:酸棗仁
<清熱瀉火>:知母
【方義】
《刪補》:羅謙甫曰:經云,肝藏魂,人臥則血歸於肝。又曰:肝者,罷極之本。又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罷極必傷肝,煩勞則精絕。肝傷精絕,則虛勞虛煩不得臥明矣。棗仁酸平,應少陽木化而治肝,極者宜收宜補,用酸棗仁至二升,以生心血、養肝血,所謂以酸收之,以酸補之是也。顧肝鬱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輔棗仁通肝調榮,又所謂以辛補之也。肝急欲緩,緩以甘草之甘緩,使防川芎疏洩過急,此所謂以土葆之也。然終恐勞極則火發,傷陰陽旺,陽分不行於陰,而仍不得眠,故佐知母崇陰水以制火,茯苓利陽水以平陰,將水壯而魂自寧,火清而神且靜矣。此治虛勞肝極之神方也。《漢典》:本方主藥酸棗仁係神經之強壯劑。知母去內熱,並有鎮靜、滋潤、強壯之效。川芎開氣鬱,使心情爽朗及治頭痛。茯苓有強壯、利尿、鎮靜之能。甘草則調和彼等藥物之效用。
【功能】
補虛養血,除煩安神。
【效用】
(1)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脈細弦。(2)以虛勞,虛煩,而不得眠者為目標,對體力衰羸,虛熱在內閉塞,而不能安眠者使用。 《刪補》:虛勞,虛煩不得眠。
【適應症】
不眠症,神經衰弱,盜汗,健忘,多夢,驚悸,夢遺等,亦用於虛勞導致之嗜眠。
【趣記】
【增減】
(1)若睡眠時而驚醒,心悸夢多,舌淡,脈弦細等屬於心膽氣虛者,加人參、龍骨以補氣安神。(2)若脈數,舌紅,心煩躁擾較甚者,加梔子、黃連以清瀉肝火。(3)若鬱者,加適量合歡皮、夜交藤、石菖蒲、鬱金以解鬱安神。
【藥理】
具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