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分類群】
<補脾補中>:甘草
<辛涼解表>:薄荷
<清熱燥濕>:黃芩
<攻下>:芒硝、大黃
<清熱瀉火>:竹葉、山梔子
<清熱解毒>:連翹
【方義】
《醫方》:此上中二焦瀉火藥。(1)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2)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升散於上。(3)而以大黃、芒硝之猛利推蕩其中。(4)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刪補》:汪昂曰:此上、中二焦,瀉實火藥也。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故以連翹、黃芩、竹葉、薄荷散火於上,而以大黃、芒硝之猛利,蕩熱於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古方用涼膈散居多。《成方便讀》:以大黃、芒硝之蕩滌下行者,去其結而逐其熱,然恐結邪雖去,尚有浮遊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黃芩、薄荷、竹葉清徹上中之火,連翹解散經絡中之餘火,梔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則有形無形、上下表裏諸邪,悉從解散。
【功能】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效用】
外感熱病,上中二焦邪熱亢盛,肺胃熱盛,症見高熱頭痛,頭昏目赤,煩躁口渴,面赤唇焦,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大便秘,小便赤,睡臥不寧,譫語狂妄,一切臟腑積熱等證。《醫方》: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及小兒驚急,痘瘡黑陷。《刪補》: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脣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及小兒驚急,痘瘡黑陷。
【適應症】
肺炎,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鼻竇炎,頭痛,風疹等疾病。
【禁忌】
(1)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忌用。(2孕婦勿服。
【趣記】
調胃承氣湯+<解表清熱>:今夜翹脖子(芩葉翹薄梔)。
【增減】
《刪補》:(1)本方加菖蒲、遠志,名轉舌膏,治心經蘊熱。(2)加青黛、藍根,名活命金丹,治肝經風熱。(3)張潔古減去硝、黃,加桔梗為之舟楫,浮而上行,治上焦諸熱,便不實者宜之,不可以此方過瀉而輕訾之也。
【藥理】
本方的單味藥分別具有導瀉,利尿,利膽,抗炎和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