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金匱要略》
【組成】
【分類群】
<溫裏>:乾薑
<補脾利水>:茯苓
【方義】
《醫方》:足少陰太陽藥。(1)乾薑:辛熱以燥濕。(2)白朮:苦溫以勝濕。(3)茯苓:甘淡以滲濕。(4)甘草:甘平和中而補土。(5)此腎病而皆用脾藥,益土正所以制水也。
【功能】
溫脾燥濕。
【效用】
寒濕下侵之腎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但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 《醫方》:(1)治傷濕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金匱,五藏風寒積聚病)。(2)宣明用治胞痺,膀胱熱痛,濇於小便,上為清涕。
【適應症】
腰冷,腰痛,坐骨神經痛,夜尿症,帶下,遺尿症。
【趣記】
(1)腎著湯-治傷溼身重,腹痛腰冷→乾令人僵直(甘苓薑朮)。(2)《金匱》方名。
【增減】
《醫方》:有寒者:加附子。(經心錄加肉桂、澤瀉、杜仲、牛膝,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