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載入中...

肉桂

肉桂

肉桂(清化桂)(半圓槽卷筒,棕褐,內表細紅棕,質硬脆易折斷,甜辣香濃)
清化桂(彩衣)
企邊桂(兩面)實物54cm,拍照27cm
肉桂十年
企邊桂
企邊桂卷孔
企邊桂
企邊桂
企邊桂
桂雙卷單卷
官桂
廣桂
上等廣桂
去皮廣桂
去皮廣桂
去皮廣桂
去皮廣桂小段卷面
冇桂,去皮桂
桂札(左),廣桂札(中),上等桂札(右)
桂楠
桂楠
桂楠
肉桂下等
肉桂下等
肉桂
桂通
大陸桂通
越南桂通
印尼肉桂
桂皮(枝皮)
肉桂(喝咖啡用)
越南桂碎
廣西桂碎
清化桂片
清化桂片
肉桂
肉桂

【命名】

肉桂

 【出典】

本經上品‧箘桂‧牡桂

 【常用程度】

A

 【基原】

樟科肉桂Cinnamomun cassia Presl的乾燥樹皮。

 【性狀】

(一)桂筒(油桂筒):呈捲筒狀半槽狀,長約40㎝,寬約1.5~3㎜,皮厚1~3㎜。外表面灰棕色,有細皺紋,皮孔橢圓形,偶有凸起橫紋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及內皮者,表面較光滑,紅棕色,通稱「桂心」。內表面暗紅棕色,質硬而脆,斷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氣芳香,味甜辛。
飲片多切成長約1㎝左右槽狀或雙卷狀的小段,外面灰棕色,內面棕紅色。質硬而脆。斷面棕紅色,可見淡明帶紋。有濃烈特殊香氣,味甜微辣。
(二)企邊桂:呈長片狀,左右兩邊向內捲曲,中央略向下凹,長40~50㎝,寬4.5~6㎜,厚3~6㎜。外表面灰棕色,內表面紅棕色,用指刻劃時則現棕色油紋。香氣濃烈,其他與官桂相似。
(三)板桂(又名桂楠):呈板片狀,通常長30~40㎝,寬5~12㎝,厚4㎜。兩端切面較粗糙。
(四)桂通(桂皮):乾燥的樹皮,呈彎曲狀或半筒狀,或不整齊塊片,長約30~60㎝,寬達9㎝,厚約1~3㎜。外皮表面平坦,見有不明顯皮孔,黑棕色至黑褐色,有灰白色花斑,表面栓皮或呈魚鱗狀脫落而顯龜紋狀凹斑。內表面暗紅棕色至黑棕色。質堅硬,斷面外層灰褐色,內層紅棕色。氣清香而涼,似樟腦,味微甜辛。
註:在台灣稱此類僅生長六、七年較薄質差的樹幹皮,稱為「桂通」,而粗樹枝剝下的皮才稱為「桂皮」。

 【鑑別】

《本草經集注》:「今出廣州湛惠為好」。 《證類本草》:「削去上,名曰桂心。藥中以此為善」。 《證類本草》:「仙經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 《證類本草》:「今據陶注云菌桂正圓如竹,三重者良」。 《普濟方》:「桂皮梁州者佳」。 《本草備要》:「出嶺南桂州者為良,色紫肉厚,味辛甘者為肉桂。去裏外皮,當中心者為桂心,枝上嫩皮為桂皮」。 《本經逢原》:「入藥用黑尖,生者為佳」。 《經驗丹方匯編》:「肉桂枝,味辛甜香竄者真」。 《經驗丹方匯編》:「肉桂,紫潤味甜、甚辛香烈人者真」。 《本草從新》:「交趾桂最佳。體鬆皮直、起花、紫肉黑油、味甜多辣少、今難得」。 《良劣鑑別》:「皮厚重,裏多紫亦色之油分,味辛甘,稍稍有香氣者,佳品也」。
以大小整齊,外形美觀,皮細而堅結,肉厚而沈重,外皮薄,呈捲筒狀,內表面棕紅、紋細膩、含油多、香氣濃厚,辛,甜味,微麻辣,嚼之渣少或無渣,斷面紫紅,油水充足者為佳。

 【鑑別術語】

1. 油桂:肉桂形似板桂,兩端多切齊,外皮潤澤,油層明顯,呈紫黑色,習稱油桂。
2. 彩皮(彩衣):肉桂厚朴等樹皮上常有灰綠色花斑,係苔蘚或地衣之痕跡。
3. 彩桂:指進口肉桂表面稍粗糙,具皺紋,有灰白色和黃棕色的相間斑紋,習稱彩桂。
4. 捲筒狀:是指樹皮類藥材在乾燥過程中,因內層組織散失水分較多樹皮外層向內捲曲,樹皮的一邊向內捲曲成筒。如肉桂厚朴等。
5. 復筒狀:又稱如意形。係指某些樹皮類藥材重疊一起而捲成筒狀或雙筒狀。如錫蘭桂皮。

 【章節】

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