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載入中...

虎骨

虎骨

虎骨(虎頭骨)(前額上淺槽,頂骨後脊稜,臼齒呈山字)
虎皮
東北虎頭骨
虎牙山牙(山牙齒)
虎頭骨
虎肩胛骨、頭骨、肱骨(膝蓋骨下節主骨粗大,呈三稜柱形)
虎尺骨、肩胛骨
虎牙
獅頭骨
獅頭骨
虎肱骨(脛骨、鳳眼)(腿骨前肢上節下端近骨環側扁長孔)
虎掌骨
下頷骨(大虎小豹)
豹頭骨
豹尺骨、肩胛骨
豹骨
豹股骨肱骨
豹掌骨
熊頭骨
熊尺骨、肩胛骨
熊腓骨、股骨、肱骨
虎爪
偽虎掌骨
偽虎爪
虎骨虎筋
偽虎掌骨虎筋
虎膽
虎鞭(鮮品)
虎鞭
虎鞭(無倒鉤刺)
虎鞭
偽虎鞭
指控證據(卻是偽虎鞭)
偽虎鞭
偽虎鞭

【命名】

虎骨

 【出典】

別錄中品

 【常用程度】

D

 【基原】

貓科虎Panthere tigris L.及其他同屬近緣動物的骨骼。

 【性狀】

商品有整架和零骨之分,整架虎骨稍帶肌肉和結締組織,並富油性。以全身骨骼剔除筋肉,連頭帶尾和四肢在內稱為「全虎骨」,去掉四肢則稱「虎身骨」,純是四肢稱為「四腿骨」,四腿有不去腳部皮毛,並帶有爪者,稱為「毛脡」。
頭骨較圓,背腹面側扁,吻部短,額骨平,前額上部有一淺槽,頂骨後面常有一脊稜,顴骨粗大,向外展出,眼眶下面各有一橢圓形透孔,孔面斜向。上顎骨生有門齒3對,犬齒1對,臼齒4對,下顎骨生有門齒3對,犬齒1對,臼齒3對,共有牙齒30個。門齒較小,犬齒呈圓錐形,強大而銳利,並略向內彎曲,臼齒呈「山」字形,鋸齒狀,上顎最後1對臼齒幼虎常不顯著,均呈白色或淺黃白色,有光澤,齒基深入顎骨內部,故習稱「坐骨生牙」。
頸椎7節,第1頸椎呈蝶形,第3~7頸椎呈馬鞍形,胸椎13節,每節上面有一較長的棘狀突起。薦椎3節常癒合成為一塊,上面可見3個棘狀突起。尾椎22~28節,多為雙數,節中間稍突出。坐骨1具,呈長方形,左右對稱。肩胛骨兩塊,呈扇狀半圓形,近中央部很薄,在外面有一條脊狀突起。
虎的腿骨(虎脛骨)有明顯的稜,上節均為一根獨骨,下節兩骨合成。前肢上節下端靠近骨環虎側面有一扁長孔,習稱「鳳眼」;下節兩骨相似並立,形略扁,略呈扭曲狀,但一根較長。後肢上節圓柱形,能四側放平而不幌動,上端內側有一圓軸,下端有長圓形的凹槽,為膝蓋骨的所在處。膝蓋骨(即虎膝)呈長圓形,形如馬鞍,內面光滑,厚而堅重,常帶有舌狀筋。下節主骨粗大,呈三稜柱形,另一根很細,習稱「膀骨」。前足5趾,後足4趾,趾端均具短爪。
虎骨的表面均呈黃白色或灰白色,細膩而油潤。體較重,質堅實。斷面可見中間空隙約佔三分之一,其內骨髓形成絲絡網狀,為灰黃色。

 【炮製】

1. 油虎骨 2. 醋虎骨

 【鑑別】

《證類本草》:「骨用頭及脛,色黃者佳」。 《醫方類聚》:「虎脛骨全用,前腿下截為妙,有髓者佳」。 《本草蒙筌》:「色黃雄者為佳」。 《本草綱目》:「故以脛骨為勝」。 《仁術便覽》:「虎骨前腿脛骨髓滿者佳」。 《本草乘雅半偈》:「前掌腕中之骨,形圓扁似棋子者力最勝」。 《本草備要》:「以頭骨脛骨良」。 《經驗丹方匯編》:「虎骨,要長、帶扁者真」。
虎骨的特徵,全架骨骼質重異常。 其頭顱骨呈圓形而寬闊,顴骨顯平,肋骨26條,平扁圓形無稜狀。 腿骨亦稱虎脛骨圓而粗短,骨質很厚,質實沈重,表面具有黃色光澤,前肢有膀骨,後肢有「鳳眼」,(獅骨豹骨亦有鳳眼,其他獸骨則無),折斷腿骨,其內壁有絲瓜狀黃白色的油渣狀物(骨髓)而具有特臭,後肢上有一對膝蓋骨,稱為「虎膝」,形如馬鞍,其他各種骨骼之細部特徵,詳見藥材性狀所描述。
其他獸類的腿骨多呈三稜狀,骨質薄而份輕,和虎骨有很大的區別。
以個大、體重、堅實,黃白色,無殘肉者為佳,個小,體較輕,灰白色,帶殘肉者為次。若虎骨呈灰白色而無光澤,即是「死骨」,骨色若已發青,係虎受毒箭創而死,其骨已含毒質,以上兩者均不宜入藥。

 【鑑別術語】

1.坐骨生牙(山牙齒):虎、豹的臼齒呈「山」字形,鋸齒狀,齒骨深入顎骨內部,習稱「坐骨生牙」。
2.邦骨:是指貓科動物虎的後肢由兩骨合成的下節腿骨,其特點是主骨粗大,呈三棱柱狀,另一根很細,動物學稱腓骨。
3.肩胛崗:指虎的肩胛骨內面稍平坦,外面有一條隆崗。習稱肩胛崗。
4.虎威:指虎骨的鎖骨(2塊),形狀細小而彎曲,習稱虎威。
5.虎脛:虎的膝蓋骨的習稱。
6.棒骨:虎的後肢上部一根粗壯的長骨,即是股骨,呈圓柱形,能四側放平而不晃動,習稱棒骨。
7.絲瓜瓤:是對虎骨骨髓的形象描述。
8.鳳眼:專指虎骨前肢上節的下端,靠近肱骨環處內側面所特有的一扁狹長圓形透孔。
9.鼻虛:指虎的鼻骨正中有條下陷的縱長溝槽,俗稱鼻虛。
10.蝶骨:虎的寰椎,背面似蝶形,習稱「蝶骨」。
11.幫骨(膀骨):指虎骨的後肢下節並列骨中較細長者,稱幫骨。即上述邦骨,動物學稱腓骨的一根細骨。

 【章節】

脊椎動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