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載入中...

四物湯中常見的川芎 其購買要小心別買錯

川芎之無極芎
川芎:不整齊結節塊,黃棕色質堅硬
無極芎飲片
川芎片:形似蝴蝶故又稱蝴蝶片,白灰色,香氣濃味苦辛
川芎片新貨
川芎片舊貨

「芎窮生蜀道,白芷來江南。漂流到關輔,猶不失芳甘。濯濯翠莖滿,愔愔清露涵。及其未花實,可以資筐藍。秋節忽已老,苦寒非所堪。斸根取其實,對此微物慚。」      蘇東坡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這首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所寫的五言詩第一句就說明了芎窮的產地來自蜀道,而蜀道就是現在所謂的四川,因此芎窮又稱為川芎。川芎入藥的時間很早,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於草部中品其內文為:「芎窮,味辛溫無毒。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生川谷。」說明了芎窮的藥性、功效、主治和其產地。

依據台灣中藥典第三版紀載川芎(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8%8a%8e%e8%97%ad%e5%b7%9d%e8%8a%8e/)的基源為繖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之乾燥根莖,主要的產地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而目前日本也有所栽培生產,又因其產地在東方,故又稱為東芎。通常夏季莖上節盤顯著凸出略帶紫色時採收,之後除去泥沙曬乾後再去掉鬚根,通常以不易折斷,質堅硬,個體飽滿,斷面色黃白,富油性,香氣濃烈者為佳。市面上有另外一種中藥名為西芎,因為名字相近而容易混淆,然而西芎另一別名為本,依據台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藁本(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8%97%b3%e6%9c%ac/)為繖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遼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Nakai et Kitag.之乾燥根莖及根,兩者來源皆是繖形科植物,也都有芳香氣味,因此坊間容易不小心混用,然其分辨的方式有以下三點,以外觀來說川芎多呈不整齊結節狀拳形圓塊、有黃色小油點而藁本多呈不規則結節狀圓柱形、較無油點;依氣味來分川芎含有揮發油,有特殊清香味,而藁本通常清香氣較淡,無川芎的特殊香味;另外也可用口嘗來分辨,川芎通常味苦,而藁本味苦之外還略帶辣味。所以基本上依據外觀和鼻子嗅及嘴巴嚐應該可以分辨兩者的差別,而不至於誤用或是混用,基本上坊間川芎偽藥很少,但是好的上等藥材卻是比較難得,上等的藥材主要依照藥材顏色和其氣味去做判定。再者講中藥材使用的部位,有些藥材苓子的部分占太多,也會有所疑慮,所謂的苓子就是川芎基部的莖節,是其繁殖生長得的地方,而依據台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其藥用部位為川芎之乾燥根莖,因此在使用上應有所區別。另外川芎依其臨床上使用目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炮制方式,其中最常見的除了曬乾切片之外還有清炒川芎和酒制川芎兩種,其清炒川芎通常用文火炒至表面色澤加深後,略帶火色時取出後放涼。另外酒制川芎通常用黃酒攪拌,其比例大概是1倍黃酒用10倍的川芎,將之悶潤至黃酒被吸盡之後,用文火炒至表面帶火色時取出後放涼,以此來增加其引藥上行的功效。

川芎為民眾常用之中藥,尤其對風寒所產生的頭痛效果顯著,因此為歷代醫家常用之要藥,然因其氣味走竄之力強,如果長期使用可能消耗正氣,因此使用時要找合格中醫師詢問,方能起強身保健之功效。

川芎片燻硫磺
酒制川芎片

【圖片提供】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https://whatsintcm.com

【作者簡介】

陳大眞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博士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療智慧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全國中醫醫學校院共通教材編撰委員會中藥學科 編撰委員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 特聘講師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兼任講師

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河洛藥典 www.whatsinTCM.com 共同創辦人

川藁本可見裂隙纖維及殘根
川藁本為結節狀圓柱形基部中空為棕褐色
巴東藁本
川藁本片:氣香、味麻苦辛、外觀較實平
巴東藁本其裂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