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白)芍藥,(炙)甘草
(2)
【分類群】
<補血>:芍藥
<補脾補中>:甘草
【方義】
《醫方》:足太陰陽明藥。(1)氣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營氣。(2)炙草溫散而甘緩,能和逆氣。(3)又痛為木盛剋土,白芍能瀉肝,甘草能緩肝和脾也。
【功能】
調和氣血,和營散逆,緩急舒攣止痛。
【效用】
(1)發汗不當,營血受傷,熱不止者,而致肢攣厥逆,腿腳攣急不能伸。(2)胃氣不和,腹中疼痛。(3)四肢之疼痛,及腎石、膽石等之疝痛發作。 《醫方》:(1)治腹中不和痛。(2)仲景用治誤表發厥,腳攣吐逆,與乾薑甘草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者,更作此湯以和其陰,其腳即伸。
【適應症】
胃腸疼痛,三叉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胃扭轉,脘腹痛,老年腰腿痛,出血熱後期腳攣急,痛經、足腫痛。
【禁忌】
使用本方宜辨虛實,虛熱者可用,虛寒者不宜用。
【趣記】
方名。
【增減】
《醫方》:(1)脈緩傷水:加桂枝、生薑。(2)脈洪傷金:加黃芩、大棗。(3)脈濇傷血:加當歸。(4)脈胘傷氣:加芍藥。(5)脈遲傷寒:加乾薑。《漢典》:加入附子,用於甘草湯/’>芍藥甘草湯證,而有四肢厥冷,惡寒等症狀者。
【藥理】
有解痙,止痛,抗炎,中樞抑制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