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分類群】
<補血>:芍藥、當歸
<辛溫解表>:桂枝
<溫裏>:細辛
<利水滲濕>:木通
【方義】
《醫方》:足厥陰肝經藥。(1)成無己曰:脈者,血之府也,諸血皆屬於心,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苦先入心。(2)當歸:之苦以助心血。(3)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之酸以收心氣。(4)肝若急,急食甘以緩之,大棗、甘草、通草,以緩陰血。《刪補》:本方以桂枝湯/’>桂枝湯去生薑,倍大棗,加當歸、木通、細辛組成。素體血虛,故用甘溫之當歸為主,歸經入肝,為溫補肝血要藥;桂枝溫通經脈,白芍養血和營,二者配伍,有內疏厥陰之功,今用為輔,主輔合用,則成養血疏肝溫通之法;細辛為佐,通血脈,散寒邪;大棗、炙甘草為使,補脾氣而調諸藥;各藥合用,共成溫補通脈之劑。《漢典》:本方係將當歸建中湯/’>當歸建中湯之生薑取去,另加入木通與細辛,利尿與溫裹之效甚為顯著。
【功能】
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效用】
(1)陽氣不足而又血虛,外受寒邪;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或沈細。(2)寒入經絡,以致腰股、腿、足疼痛或麻木。(3)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腹部一般呈虛滿狀態,腹直筋緊張。《醫方》:厥陰傷寒,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傷寒,厥陰篇)。《刪補》: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主之。
【適應症】
凍傷,腸之疝氣,坐骨神經痛,慢性腹膜炎,子宮脫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性疼痛,痛經,胃及十二指腸炎,肩周炎,頑固性蕁麻疹,雷諾氏病,風寒型銀屑病,原發性和繼發性不育症,在骨科中亦有較廣的應用。
【禁忌】
本方只適用於血虛寒凝之四肢逆冷,其它原因之肢厥不宜使用。
【趣記】
(1)跪痛,早操要當心(桂通棗草藥當辛)#(2)桂枝湯/’>桂枝湯(桂嫂三佐)去生薑加歸辛通(心通了就要過江歸家)。
【藥理】
本方單味藥分別具有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鎮痛,鎮靜,抗菌消炎,解毒,解痙等作用。用於周圍血管及神經性疾病。多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