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金匱要略》
【組成】
【分類群】
<補脾補中>:白朮
<溫裏>:肉桂
<補脾利水>:茯苓
【方義】
《醫方考》:茵陳,黃家神良之品也,故諸方多用之;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味淡,故可以導利小水;官桂之加,取有辛熱,能引諸藥直達熱邪蓄積之處。《古今名醫方論》:羅東逸曰,治酒積黃疸,蓋土虛則受濕,濕熱乘脾,黃色乃見。茵陳專理濕熱,發黃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州,利膀胱;桂為嚮導,直達熱所,無不克矣。
【功能】
清熱祛濕,利濕退黃。
【效用】
濕熱黃疸,濕重於熱,傷寒或伏暑發黃,小便不利,煩渴,黃疸病。《漢典》:此係五苓散加茵陳,用於五苓散之證,而有肝臟障礙或黃疸等症狀者。茵陳蒿湯/’>茵陳蒿湯。以口渴、尿利減少、便秘、腹瀰等為目標。而本方之證雖有口渴與尿利減少,但無便秘。本方對於肝炎、腎炎、腎硬化、腹水等可用,亦有與柴胡湯/’>小柴胡湯或與柴胡湯/’>大柴胡湯合方使用。
【適應症】
黃疸,肝炎,腎炎,腎病變,腹水。
【禁忌】
忌辛辣香燥酒煙厚味。
【趣記】
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