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分類群】
<補脾補中>:甘草
<攻下>:芒硝、大黃
【方義】
《醫方》:此足太陽陽明藥。(1)大黃:苦寒,除熱蕩實。(2)芒硝:鹹寒,潤燥軟堅。(3)二物下行甚速,故用甘草甘平以緩之,不致傷胃,故曰調胃承氣。(4)去枳朴者,不欲其犯上焦氣分也。《漢典》:由大黃、芒硝、甘草三味組成,亦可視為大承氣湯中,將枳實與厚朴換用甘草之處方。甘草雖無枳實、厚朴治腹部膨滿之效,但是能調整大黃、芒硝之作用,而有徐徐發揮其效力之功能。
【功能】
通便軟堅,和胃泄熱,緩下熱結。
【效用】
陽明病胃腸燥熱,緩下熱結。大便不通,口渴心煩,蒸蒸發熱,或腹中脹滿,或為譫語,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臭,舌苔正黃,脈滑數。《醫方》:(1)治傷寒陽明證,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譫語,腹滿,中焦燥實(傷寒,陽明篇)。(2)及傷寒吐後腹脹滿者(傷寒,陽明篇)。(3)陽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煩者(傷寒,陽明篇)。(4)亦治渴證中消善食而溲。(雜病,消渴)。
【適應症】
諸熱性病過程中而便秘,習慣性便秘,老人便秘,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宿食,膽道疾病,痔瘡。
【禁忌】
孕婦,產後,月經期或年老體弱,病後津虧及亡血者,均應慎用。必要時可攻補兼施,小劑試用,得效即止,慎勿過劑。
【趣記】
調位—大家忙著吵要調位子(大芒草)。
【藥理】
主要有抗菌作用。體外抗菌試驗證實調胃承氣湯原液及濃縮液對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大黃、芒硝有瀉下作用,甘草有解毒作用。緩下劑,有調整胃腸機能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