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外科正宗(1617年)》,《醫宗金鑑(1742年)》卷二。
【組成】
柴胡,生地黃,赤芍藥,牛蒡子,當歸,連翹,川芎,黃芩,生梔子,天花粉,甘草節,防風
(12)
【分類群】
<補血>:當歸
<清熱涼血>:生地黃
<補脾補中>:甘草節
<清熱燥濕>:黃芩
<辛溫解表>:防風
<活血祛瘀>:川芎、赤芍藥
<清熱解毒>:連翹
【方義】
《漢典》:此係一貫堂經驗方之一。本方係四物湯與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之合方,亦即在溫清飲中加桔梗、薄荷葉,牛蒡子、天花粉之處方。溫清飲為去久熱,潤血,及強化肝臟作用之藥劑。桔梗清頭目咽喉胸膈之滯熱。牛蒡子潤肺解熱,利咽喉並解皮膚豉疹之毒。天花粉有生津、涼熱、潤燥、消腫、排膿等效用。
【功能】
清肝疏風,瀉火解毒。
【效用】
(1)鬢疽初起未成者,不論陰陽表裏。怒證,肝火壅盛,並脅生癰疽。(2)本方作為小兒腺病性體質之改善藥,及用於此種體質者所發生之各種疾患。
【適應症】
耳廓濕疹,紅腫發熱。應用於小兒腺病體質之改善,頸部淋巴腺腫,慢性扁桃炎,咽喉炎,皮膚病,麻疹後之不調和、疳症、肋膜炎、神經症等疾患。
【趣記】
溫清飲(-黃連–黃柏)+<解表>:防風、牛蒡子、柴胡,<清熱>:天花粉、連翹+甘草節→風牛胡柴甘草花粉翹→瘋牛胡亂踩,吵得頭昏眼花要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