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分類群】
<補氣>:人參
<辛溫解表>:桂枝
<溫裏>:乾薑
【方義】
《刪補》:柯琴曰:外熱不除,是表不解,下利不止,是裏不解,病因則同。一以微弱之脈而心下痞硬,是脈不足而證有餘;一以脈促而喘,反汗自出,是脈有餘而證不足,表裏虛實,當從脈而辨證矣。弱脈見於數下後,則痞硬為虛。故用理中之辛甘溫補,止利消痞硬,又加桂枝以解表。先煮四味後內桂枝,和中之力饒,而解肌之氣銳,是於兩解中寓權宜法也。桂枝證脈本緩,誤下後而反促,陽氣重,可知邪束於表,陽擾於內。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是暴注下迫,屬於熱也。故君氣清質輕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肅之芩連,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後內諸藥,解肌之力緩,而清中之氣銳,又與補中逐邪者殊法矣。又曰:上條脈證是陽虛,雖協熱於外,而裏則虛寒;下條脈證是陽盛,雖下利不止,而表裏俱實。同一協熱利,同是表裏不解,而寒熱虛實攻補不同。前方理中加桂枝,而冠桂枝於人參之上;後方瀉心加葛根,而冠葛根於芩連之首。不名理中瀉心者,總為表未解故耳。補中亦能解表,涼中亦能散表,補中亦能散痞,涼中亦能止利。仲景製兩解方,神化如此。
【功能】
溫中袪寒,兼散表邪。
【效用】
頭痛,發熱,惡寒,下利,胃脘痞塞,腹痛綿綿,舌苔薄白,脈浮緩。
【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