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鮮枇杷葉,乾熟地黃,天門冬,枳殼,山茵陳,生乾地黃,麥門冬,石斛,甘草,黃芩
(10)
【分類群】
<補血>:乾熟地黃
<清熱涼血>:生乾地黃
<理氣>:枳殼
<補脾補中>:甘草
<清熱燥濕>:黃芩
<利水滲濕>:山茵陳
<止咳平喘>:鮮枇杷葉
【方義】
《醫方》:此足陽明少陰藥也。(1)煩熱多屬於虛,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腎胃之虛熱,瀉而兼補。(2)茵陳、黃芩之苦寒:折熱而去濕。(3)火熱上行為患,故又以枳殼、枇杷葉抑而降之也。
【功能】
清熱除濕,養陰潤燥,解毒。
【效用】
胃中客熱,牙宣口臭,齒齦腫爛,時出膿血;目瞼垂重,常欲合閉;或飢餓心煩,不欲飲食;目赤腫痛,不任涼藥;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疹已發未發;脾胃受濕,瘀熱在裏,或醉飽房勞,濕熱相搏,致生黃疸,身面皆黃,肢體微腫,胸悶氣短,大便不調。 胃熱未宣,齦腫出膿,飢煩不食,口瘡咽痛,瘡疹已發未發,及脾胃受濕,瘀熱在裏,濕熱成疸,肢腫胸滿,氣短身熱,二便祕澀。 《醫方》:胃中濕熱,口臭喉瘡,齒齦宣露,及吐衄齒血。
【適應症】
急慢性咽炎,慢性扁桃腺炎,口內炎,口內潰瘍,齒齦炎。
【趣記】
(1)趕錄影(甘露飲)—二弟吵二冬互殷勤可怕(二地甘草二冬斛茵芩殼杷)#(2)草湖兩地洞,渴望聽琵琶琴音(草斛生熟地天麥冬,殼枇杷芩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