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
【分類群】
<理氣>:陳皮
<補脾補中>:甘草
<辛溫解表>:荊芥
【方義】
《血證論》:普明子製此方,並論注其妙,而未明指藥之治法,餘因即其注而增損之曰: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遇熱則咳,用紫菀、百部以清熱;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遇寒則咳,用白前、陳皮以治寒;且肺為嬌臟,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流連而不解,故用荊芥以散表;肺有二竅,一在鼻,一在喉,鼻竅貴開而不貴閉,喉竅貴閉不貴開,今鼻竅不通,則喉竅啟而為咳,故用桔梗以開鼻竅。此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肺氣安寧。 《方劑學》:方中紫菀、白前、百部止咳化痰,治咳嗽不分新久,皆可取效;以桔梗、橘紅宣降肺氣,止咳消痰;荊芥祛風解表,甘草調和諸藥,二者與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諸藥合用,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
【功能】
止嗽化痰,疏表宣肺,疏風解表。
【效用】
外感咳嗽,日久不止,痰多不爽,或微惡風,微有惡寒發熱,頭痛,舌苔白,脈浮緩。
【適應症】
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咳嗽,肺炎,流行性感冒等。
【趣記】
止(紫)嗽…白色肺(桔梗,百部,白前)+炒陳芥(陳皮,荊芥)。
【增減】
(1) 若外感風寒初起,頭痛鼻塞,惡寒發熱等表證較重者,加防風、紫蘇葉、生薑以解表散邪或加防風、荊芥、紫蘇子。(2)若痰涎稠黏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以祛其痰。(3)若乾咳無痰者,加栝蔞、貝母、知母以潤其燥。(4)若無表邪,或應用於內傷咳嗽者,去荊芥。
【藥理】
有鎮咳,祛痰,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