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楊氏家藏方》
【組成】
乾山藥,牛膝,白茯苓,山茱萸,楮實,杜仲,五味子,巴戟天,肉蓯蓉,遠志,小茴香,石菖蒲,熟地黃,枸杞子,大棗,生薑
(16)
【分類群】
<補血>:熟地黃
<辛溫解表>:生薑
<溫裏>:小茴香
<補脾利水>:茯苓
<補陽助陽>:肉蓯蓉
<活血祛瘀>:牛膝
<安神>:遠志
<開竅>:石菖蒲
【方義】
《醫方》:手足少陰足太陰藥也。兩腎中間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陽。人之曰用云為,皆此火也。此火衰微,則無以薰蒸脾胃,故不思飲食。(1)蓯蓉,巴戟:能入腎經血分。(2)茴香:能入腎經氣分,同補命門相火之不足,火旺則土強而脾能健運矣。(3)熟地,枸杞:補水之藥,水足則有以濟火,而不亢不害矣。(4)杜仲,牛膝:補腰膝以助腎。(5)茯苓,山藥:滲濕熱以助脾。(6)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7)遠志,菖蒲:通心氣以交腎。(8)大棗:補氣益血,潤肺強脾。(9)楮實:助陽補虛,充肌壯骨。(10)此水火平調,脾腎交補之劑也。
【功能】
補心腎脾胃虛損,滋陰養血,補氣益腎。
【效用】
脾腎虛寒,血氣羸乏,精血不足,精髓不固,飲食不進,發熱盜汗,牙齒浮痛,神衰力弱,腰痠體倦。《醫方》:脾腎虛寒,血氣羸乏,不思飲食,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肌體瘦弱,牙齒浮痛等。
【適應症】
未老先衰,性機能減退。
【趣記】
(1)<補陽補血補脾肝腎>:蓯地棗山苓,戟杜枸實,→從各地找山羚羊,吃了自已肚子夠充實。 (2)還少—服山豬肉黃狗牛肚,煮味香,自己補(茯山茱肉黃狗牛杜,楮味香,志戟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