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韓氏醫通方(1522年)》,《雜病廣要(1853年)》引《皆效方》。
【組成】
【分類群】
<化痰>:白芥子
<止咳平喘>:紫蘇子
<消食>:萊菔子
【方義】
《醫方》:此手足太陰藥也。(1)白芥子:除痰。(2)紫蘇子:行氣。(3)萊菔子:消食。(4)然皆行氣豁痰之藥,氣行則火降而痰消失。 《成方便讀》: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由水飲而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運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為痰。然痰壅則氣滯,氣滯則傷肺,氣失下行之令,於是為咳嗽,為喘逆等證矣。病因食積而起,故方中以萊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則氣滯,以蘇子降氣行痰;氣滯則膈塞,白芥子暢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藥,而又能於治痰之中各逞其長,食消氣順,喘咳日寧,而諸證自愈矣。
【功能】
降氣消食,溫化痰飲。
【效用】
氣逆痰滯、痰痞而致的咳嗽氣喘,高年咳嗽,痰多胸痞,食慾不振,苔黏膩,脈滑者。 《醫方》: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
【適應症】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頑固性咳嗽。
【趣記】
三子來借書(萊芥蘇),看養親知識。
【增減】
(1)痰多而稀者,加乾薑、細辛,以增強溫肺化痰之作用。(2)胸悶氣促、痰多不易咳者,加杏仁、厚朴,以利氣平喘。(3)若兼有表證者,加前胡、紫蘇葉以利氣宣肺。(4)於應用時須視病情而決定三藥劑量之輕重。(5)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薑3片。
【藥理】
有平喘,鎮咳,祛痰,抗炎,抑菌及抑制甲狀腺功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