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Loading...

貝母

貝母

貝母(原色松潘貝)(懷中抱月)
松潘貝
貝母(寬嘴口)
平貝
小平貝
松潘貝混入小平貝
湖北貝母
貝母
爐貝(棱形心形,深黃斑點,虎紋)
仿爐貝
雲貝
青貝(桃形)
貝母(伊黎)
貝母(新疆)
小米貝
浙貝(白淡黃,單瓣,元寶新月形)
浙貝片(下2排炒)(富粉性)

【命名】

貝母

 【出典】

本經中品

 【基原】

川貝的原植物有多種,主要為百合科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的鱗莖。浙貝為百合科的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鱗莖。

 【性狀】

(一)川貝:全體多呈扁球形狀,或圓錐形,先端尖,底部直徑多在1.5㎝,外瓣二片,大形白色,內面淡黃色,內瓣2~3片,小形,淡黃色,粉質,有微弱臭氣,味略苦,質均一。
(二)浙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片,如小船,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寶狀,瓣長約1.5~4㎝,高1~2㎝,厚0.5~1.5㎝,表面白色,或帶淡黃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齊,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氣微弱,味苦。

 【炮製】

1. 川貝 2. 浙貝

 【鑑別】

《醫方類聚》:「貝母…白膩者佳」。 《本草蒙筌》:「黃白輕鬆者為良」。《本草蒙筌》:「地土各處俱種,胭脂赤者為良」。 《本草綱目》:「其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採之,良」。《本草備要》:「川產開瓣者良,獨顆無瓣者不堪用」。 《經驗丹方匯編》:「川貝,味甜輕鬆者真」。 《本草求真》:「川產開瓣者良」。 《本草簡要方》:「浙貝為良」。 《良劣鑑別》:「小者為上」。
上述二種藥材,均以鱗葉肥厚,表面及斷面白色,粉性足者為佳。如形狀特大而有油膩臭,或質輕鬆,有蟲蝕及黴菌寄生之痕跡,均不佳,過小者,亦宜除去。個較小,表面灰白色,斷面中心棕紅色者為質次。

 【鑑別術語】

1. 小算盤珠:平貝母的鱗莖呈扁平圓球形,頂平開口見心,底部內陷,形如小算盤珠。
2. 元寶貝:浙貝中的大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呈半圓形,外凸內凹,狀如元寶。
3. 石榴嘴:指川貝母中爐貝兩鱗葉大小相近,頂端漸尖,常開裂,形似喇叭狀,又稱石榴嘴。
4. 松潘貝:其內含有小鱗葉數枚,近披針形,露出部份似新月形,習稱「禾鵒嘴」。
5. 尖貝:為川貝中顆粒較小者,頂端閉口而尖。
6. 米貝:指甘肅產的岷貝之一等品者。
7. 松貝:為川貝中顆粒較大者。
8. 花瓶腳:指川貝母中的爐貝基部稍細略平或圓,似花瓶腳,故名
9. 虎皮貝:為川貝中爐貝的別稱。藥材多呈馬牙狀,因外表面常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斑點如虎皮,故得名。
10. 虎皮斑:指爐貝鱗葉表面所特有的棕色黃白相間的斑塊,似虎皮。
11. 青貝:(1)指川貝中顆粒呈歪斜者;(2)指青海產的貝母
12. 珍珠貝:為川貝中顆粒小如豆珠而形似薏米者。
13. 桃兒貝:指甘肅產的岷貝之二等品者。
14. 馬牙嘴(馬牙狀):指爐貝(稜貝母)藥材呈棱狀圓錐形和長卵圓形,形似馬牙狀,其頂端較瘦尖,均呈開口狀。
15.閉口子:松貝母的頂端不開口,稱閉口子。
16. 算盤珠:指珠貝鱗莖呈不規則扁圓形,略似「算盤珠」。
17. 蒜泥點:專指川貝母底部的細小鬚根痕,形如「蒜泥點」。
18. 縷衣黑篤:松貝母的基部稍凹入,間見黑斑,留有鬚根痕,稱縷衣黑篤。
19. 殭個:指貝母等在加工或生長過程中受到影響,汁枯殭化而變色者。
20. 懷中抱月:是川貝母、暗紫貝母或甘肅貝母等藥材鱗莖的專門鑑別用語。松貝鱗莖是由大小懸殊兩片鱗葉組成,大瓣緊抱小瓣,未抱合部分呈新月形,恰似一婦人懷中抱著一輪新月。
21. 爐貝:為川貝母類的一種。主產於四川、青海和雲南。四川產品多集散於康定,該地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時的打箭之地,亦稱「打箭爐」,故因集散地而得名。
22. 觀音座(觀音座蓮,老神在在):松貝底部平坦,平放,粒粒都能直立端正坐穩。
23. 觀音掌:指青貝鱗片外層兩鱗瓣大小幾乎相等,相對合掌,形似「觀音掌」。

 【章節】

根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