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
【出典】
本經上品
【常用程度】
A
【基原】
五加科人參Panaxg ginseng C. A. Meyer之乾燥根。
【性狀】
依產地分:(一)中國產人參、(二)韓國參(又名高麗參)、(三) 日本參(又名東洋參)、(四)西洋參(詳見西洋參)。
(一)中國產人參:以野生的稱「野山參」,栽培的稱「園參」。
(A) 野山參:分(1)正野山參(純野山)、(2)移山參、池底參等。(3)冒充貨,工藝參。
(B) 園參:由於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分(1)普通紅參、(2)邊條紅參(石柱參)、(3)生晒參、(4)白乾參、(5) 大力參、(6)糖參、(7)紅參尾、(8)參鬚(紅白彎鬚)等。(見台灣市場品)
【炮製】
1. 各種人參 2. 紅人參 3. 白人參 4. 人參鬚。紅參烘軟,趁熱切成1.5㎜的斜片,稱瓜子片。
【鑑別】
《證類本草》‧〈第六卷‧人參〉:「生上黨郡,人形者上」。 《醫方類聚》‧〈第八冊‧卷一百七十一 癰疽門二‧外科精義‧止痛法〉:「人參以新羅者為上」。 《本草品彙精要》‧〈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草之草‧人參〉:「根滋潤堅實者為好,潞州上黨者味厚體實為佳」。 《遵生八箋》‧〈靈秘丹藥箋上‧丹藥‧神仙不老丸〉:「人參團結重實,上黨者佳」。 《本草備要》‧〈卷一〉:「黃潤緊實,似人形者良」。 《本草從新》‧〈卷一‧草部‧人參》:「產遼東。寧古臺出者。光紅結實。船廠出者。空鬆鉛塞。並有糙有熟」。 《本草述鉤元》‧〈卷七‧山草部‧人參〉:「取白淨者為佳」。《增訂偽藥條辨》(以後簡稱《增藥辨》):「真人參以遼東產者為勝」。〔炳章按〕產吉林,以野參為貴,故又謂吉林參,或曰野山參。…人參野生,歷年愈久,性愈溫和,其精力亦足,因其吸天空清靜之氣足,受地脈英靈之質厚,故效力勝也。…近世以白者為貴,名曰京參。 《漢藥良劣鑑別法》:「黃色而呈潤澤,形如紡錘,身份甚重者,上等品也」。 《龍江鄉土誌》云:「野山參,有米珠在鬚,其紋橫,秧子參多順紋,無米珠。…據近時辨之。體態宜堅白,皮宜細緊,有橫皺紋,蘆蒂宜凹陷,椏節宜多,椏節多,年分多也。味宜甘中兼苦,要有清香氣而有回味,方是上品」。「別直參即高麗參。以野山所產為上品」。〔炳章按〕別直,產韓國,即古之高麗。…紅參,加附子水以釀其色。別直雖為種品,如歷年愈久,質味愈良。…若真正官別「體態圓方形而直,蘆頭大,與身混直而上,皮面近蘆有細橫皺紋,中身細直紋,杈鬚則無紋,味苦兼微甘,鮮潔而有清香氣,煎淘多次,汁清而參仍不腐爛,此為最上之品」。「中有菊花心者為貴」。
綜合上述內容歸納整合, (1)產地:上黨、新羅、遼東寧古臺、吉林。別直,產韓國,即古之高麗。(2)形狀:人形、如紡錘。真正官別「體態圓方形而直,蘆頭大,與身混直而上,皮面近蘆有細橫皺紋,中身細直紋,杈鬚則無紋」,(3)顏色:光紅、白淨、黃色而呈潤澤。「別直紅參,加附子水以釀其色」。中有菊花心者為貴。(4)質地:滋潤堅實、體實、團結重實、結實、身份甚重。真正官別「煎淘多次,汁清而參仍不腐爛,此為最上之品」。 (5)氣味:味厚。真正官別「味苦兼微甘,鮮潔而有清香氣」, (6)野山參:以野參為貴,人參野生,歷年愈久,性愈溫和,其精力亦足,因其吸天空清靜之氣足,受地脈英靈之質厚,故效力勝也。有米珠在鬚,其紋橫,秧子參多順紋,無米珠。…近世以白者為貴,體態宜堅白,皮宜細緊,有橫皺紋,蘆蒂宜凹陷,椏節宜多,年分多也。
上述結果的本草內容,與下面作者所調查現代台灣中藥店老師傅鑑別人參的袖裡乾坤秘訣,古今比較,上述95%內容,都是現在還在用的重點。
一般紅參通常以身長體長、條粗壯,枝大、蘆(根莖)長、體靈、色紅棕色或棕黃半透明,皮細、紋細密飽滿、質結實者、漿水足,無黃皮,無破傷者為佳。如支瘦小、蘆短、皮紋粗、糖重者、內心發黑、破心者為次。石柱參質量比普通紅參好,干章貨較差,紅直鬚質量比紅彎鬚較好。
生晒參類以條粗、體短橫,身脹滿而無抽溝者為佳。以大力參質最好;白乾參取材於優質的園參,質量亦好。全鬚生晒參因具五形,商品形態較美;皮尾參及直彎鬚的質量比普通生晒參差。糖參是取材於加工紅參後剩餘的園參,因此其參條的質量遜於紅參和生晒參。
韓國(及北朝鮮)紅參以條粗壯,蘆大(特別是具雙蘆,蝴蝶蘆),表面具「蟋蟀紋」「黃馬褂」,質硬,斷面具鏡面光澤,菊花心,氣香濃,甘苦味濃者為佳。習慣認為高麗紅參的補益作用優於東北產紅參。韓國(南朝鮮)高麗參中質量依次是天、地,良、切字參。北朝鮮高麗參中,質量依次是天、地、人、翁字參;此外,條子越粗的,質量越好。朝鮮白參以條粗色白、質硬者為好,藥效遠遜於朝鮮紅參。
辨品質之七大特徵:
1. 外形,完整,蘆頭,生根,皺紋,橫紋,皮細,剝製,斷痕,支根。如蝴蝶蘆、將軍肩、倒吊鬚。
2. 大小,分等級。採集,加工,保存。
3. 重量,成熟程度,組織嚴密,質地堅實,指標。
4. 色澤,紅棕,紅黃。如有黃馬褂、蟋蟀紋、無薑皮、甜粿腳。
5. 氣味,嚼嚐,舌尖,苦甘甜,聞嗅,特異香氣。
6. 破折面,顏色,組織,有菊花心,沒有空心,冇心,破心,白心,黑心。
7. 切片,燉煮,落刀爽脆,不易回軟,湯液色澄清。
韓國紅參與東北產三種紅參性狀比較
名稱
項目 朝鮮紅參
(高麗參) 新開河紅參 邊條參
(石柱參) 長白山人參
(撫壽參)
產地 北、南朝鮮 吉林集安縣 吉林集安縣 吉林撫松縣(原料為撫松馬牙路紅參)
參蘆 蘆粗壯而短,大枝的(10-30支)蘆與肩等寬;蘆頭稍長,蘆與肩之間有一定間隙,無墩蘆現象;有的為雙蘆,蘆碗大,邊緣無纖維狀物 蘆粗狀,蘆與肩近等寬,多數參蘆折曲壓倒俗稱墩蘆,墩少數有切蘆痕跡,蘆碗邊緣的的具纖維狀物或剪切痕邊 蘆細而長(三長之一),有的為雁脖蘆,蘆碗小,蘆碗間有一定距離 蘆粗狀而短,部分有墩蘆現象,少數有切蘆痕跡,也有雙蘆的;蘆碗大,有的具纖維狀物或剪切痕跡
參體與
參腿 參體上半部壓制成不規則方柱形,肩部寬闊,俗稱端(寬)肩膀;參體順直,上下粗細相近或下部稍細;參腿一般為1-3支,生於參體下部。參體與參腿均為紅棕色至深紅棕色,少有黑棕色,皮細膩、有潤有光澤,肩部環紋細,有的不明顯;參體具數條縱皺和少數淺抽溝,有的具黃馬褂。 參體上半部壓制成不規則方柱形,肩部為端(寬)肩膀;參體順左而長(有的全部為參體無參腿),上下粗細相近或下部稍細。參腿一般為1-3支,生於參體底部。參體下部多數有剪除參腿的痕跡。參體與參腿均為暗棕色,油潤、光澤稍差;肩部環紋較多,紋較粗,體縱皺不明顯。 參體全部為圓柱形,參體長(三長之二),肩部為留肩膀。參腿長(三長至三),一般3支以下,粗細不等。參體與參腿為暗紅色至深棕色,油潤,光澤性差,肩部環紋粗而多。 參體上半部壓制成方柱形,肩部為端(寬)肩膀。參腿2-3支,粗細不一,多數生於參體下部。參體與參腿為紅棕色,略透明,光澤性差。參體環紋多,縱皺不明顯。
質地與
斷面 體實質重,不易折斷,斷面平坦,紅棕色或深棕色,少有黑棕色,有光澤,呈角質 體實質重,不易折斷,斷面暗紅色,發烏呈角質 體實可折斷,斷面暗棕色,呈角質 體實質較脆,斷面平坦,紅棕色,稍有光澤,呈角質
氣與味 具特異香氣(新貨或新開匣更明顯),味甘苦持久 不具特異香氣,味微苦 不具特異香氣,味微苦 具特異香氣(與朝鮮紅參香氣不同),味微苦
其他 原包裝中參體排列較近但分離,每支參體易於分開 原包裝中參體排列緊密,參體相互緊貼不易分開 原包裝中參體排列緊密,參體相互貼緊較難分開
【鑑別術語】
人參藥材經驗鑑別術語如下:
1. 下刀黏刀、易回軟:質差人參,切片易粘刀,參片放空氣中,容易回軟。
2. 工藝參:冒充野山參,現在市埸品這類冒充貨很多,是園參種子播種於參畦內,在人工看管下生長發育,一直不動,或栽種於特殊花盆,常用人工加以摘剪整修,經十幾年至二十幾年後,採收挖出,彷野生參生晒加工製成,價錢低。其區別特徵為:粗腿、皮粗、手捏手感發硬、水浸不軟化、粘接處有切面、上下色澤差異、膠水痕。
3. 干章參(乾漿參、干漿、干姜):習稱普通紅參的次等貨,乾漿即取其乾癟漿水不足之義,簡寫成干章等。
4. 五形:指人參的主根、側根、蘆頭、環紋和不定根(艼)。
5. 五形全美:(1) 指人參的主根、側根、蘆頭、環紋及不定根均合乎要求。十分完美,即為上等人參的特點。(2)指野山參的蘆、皮、體、紋、鬚五種外形性狀全部符合上面所講的特徵。
6. 六體: 指人參藥材的整體特點,為擬人描述法,包括「靈、笨、老、嫩、橫、順」,是為「六體」。野山參以「靈、嫩、橫」體為佳品。
7. 支:一般是對藥材形態描述,或為商品分檔的用語。前者如園參「支」大,玄參「支」條肥等;後者如以每斤支數為定,有表示質量的意義。
8. 文形:指人參主根形體順直而細長。
9. 瓜子片:紅參烘軟,趁熱切成1.5㎜的斜片,稱瓜子片。
10. 白心、冇心、黑心、空心,破心,斷枝、黑青:質差人參,參片常有的特徵。
11. 有皮有肉:加工後的紅參(邊條參),肩部有明顯的橫皺紋,稱「有皮」。參體表面棕紅色,有肉嫩感,稱「有肉」。兩者均有者,聯稱「有皮有肉」。
12. 老參,黑絨色:鐵盒原裝保存十年以上的老參,變黑,切片黑絨色這種黑色與不良品黑心不同,很均勻柔和。
13. 艼:專指從人參蘆頭旁生有較細的不定根叫「艼」,野山參紡錘狀的不定根,稱為「棗核艼」,順生下垂,「園參艼」不下垂而向旁伸延,可作為鑑別特徵。
14. 倒吊鬚:懸有由蘆頭往下生長之不定根,呈倒吊鬚,雲州參的特徵。
15. 草皮(黃皮,薑皮):規格差的參體表面往往會有黃色的皮紋。薑皮與黃馬褂主要不同,為大塊較深厚,屬較次等級。
16. 草螟腿:蝗蟲的大腿粗大,比喻優良人參的腿粗。
17. 貢緞面:表面及切片面具有古代進貢用綢緞的光澤。
18. 馬蹄蘆、馬牙蘆、石頭蘆、鐵蘆、女王蘆:各種蘆頭的特質,從形狀,如高麗參、石柱參。
19. 將軍肩(平肩):高麗參的蘆頭與根上部近等寬,故蘆頭與參體正身接連處平直不凹陷,呈將軍肩。
20. 甜粿腳:參腿的質地,切起來像切年糕,易粘刀,為質差干章參的特徵。
21. 野山參:人參以久年野生於原始森林中最名貴,價格非常昂貴,具有各種特徵。
22. 棗核艼:從蘆頭上生出來的艼兩端尖細,中部較粗,狀如棗核,稱為棗核艼。
23. 菊花心:飲片棕黃色,中間有淺色的圓心,常有明顯的形成層環紋,如菊花紋。以現代植物代謝體學來看,菊花心就是有很多量的二次代謝產物的現象,二次代謝產物是有效成分。可證古人經驗觀察是很科學的結果。
24. 黃馬褂:指園參中的紅參類生長年限較長者,在其參體上部表面呈現均勻的土黃色栓皮,在其參體上部表面呈現土黃色,形同穿一件黃色的馬褂。黃馬褂有時也可在紅參二次加工過程中形成。因為底色紅棕色,且下部通常無黃皮,則稱之為「紅袍黃馬褂」。馬褂常訛寫為馬掛。
25. 圓蘆:指人參靠近主根的一段蘆頭,不顯蘆碗而呈光滑的圓柱形。
26. 溜肩膀:肩部較圓滑,石柱參的特徵。
27. 蝴蝶蘆(對花蘆、雙蘆):指蘆碗緊密,左右交錯層迭而生,呈蝴蝶狀、對花狀。
28. 蟋蟀紋:指高麗參參體表面的細幼環紋,顯黃色與紅棕色交錯的不規則細縱紋,形似蟋蟀腹部的環紋,這種紋理以主根上部比較明顯。
29. 蘆長、體長、腿長,三長:石柱參的特徵,參體呈長圓柱形,上端蘆頭(根莖)粗大修長,蘆碗非常明顯,有多個半月形的蘆碗交互著生,肩部較圓滑呈「溜肩膀」,下端為2~4條較細長的參腿(支根),與參體構成的人體形較明顯,本品舊因生長於安東省輯安縣石柱溝而名,為今遼寧省寬甸下露河鄉石柱子村。
30. 蘆碗:係指蘆頭上的數個圓形或半圓形凹窩狀已枯莖痕,形如小碗。如人參、桔梗、南沙參等。
31. 蘆頭(蘆):一般是指根類藥材頂端殘留的根狀莖,常作為藥材的鑑別特徵之一。使用時需除去者稱「去蘆」。如人參、黨參、桔梗等頂端的短縮根莖,常要求除去。
野山參
人參以野參最名貴,主要分佈在中國長白山脈延伸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蘇聯遠東沿海地區。主根短粗,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多具二個主要支根,形似人體。形態顯伶俐,上端有細而深的橫環紋。根莖細長,一般3~9㎝,短橫體,上部扭曲,蘆長蘆碗密集,肩紋緊密皮細結,支腿人形,鬚根稀疏,珍珠鬚,長約為主根的1~2倍,柔韌不易折斷,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點)。全體呈淡黃白色,皮細、光潤。氣香濃厚,味甘微苦。
與野山參比較,園參形態欠伶俐,蘆短碗稀,長圓體,鬚根多質脆如掃帚,肩紋不密皮不細。
野山參的種類,很複雜,可分為以下六類:「正野山參(純山參)、山參艼變、移山參(山參趴貨,山趴)、籽海山參(又名籽海、山籽參、海貨、籽貨、窩老、海籽)、籽扒(園山籽趴)、池底參」。
各種野山參之鑑別特點整理列表比較如下:
皮 紋
純山參 表面灰黃色或類白色,皮緊而稍有光澤,質輕或較重。 主根上端有緊密而深陷環狀橫紋,跑紋者少見。
山參艼 變 黃褐色,皮較老,但多數較嫩。 無環狀橫紋,淺浮不連貫。
籽海 黃白色,細嫩,光滑,粗皮者少。 橫紋浮淺,無橫紋者俗稱「白胖小」。
籽扒 較老,黃白色至黃褐色,堅實而粗糙,有粗皮。 橫紋多半環狀,浮淺不連貫,位於上端或向下延伸至中部。
池底參 皮粗糙,鬆泡,無光澤。 橫紋浮淺,不連貫,較粗,全根「一紋到底」。
園扒 多為黃白色,粗糙,無光澤。 橫紋粗而浮淺,不連貫,常延伸至中下部。
蘆 鬚
純山參 多細長,少粗短,多勁直,具密集莖痕。多數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竹節蘆、雁脖蘆、縮脖蘆亦有。 鬚根細長堅韌,清疏不亂,珍珠點明顯。
山參艼 變 多偏斜,不端正。 少,有韌性,「珍珠點」明顯。
籽海 細長,多數為竹節蘆或線蘆,二節蘆,縮脖蘆也有。 柔軟細嫩,「珍珠點」不明顯。
籽扒 蘆直而長,蘆碗疏散、交錯互生,多呈竹節狀。 鬚較多、長,大多呈「之」字狀曲折,嫩而脆,「珍珠點」不明顯。
池底參 粗狀,多為竹節蘆,蘆碗大而疏或向上漸變小。 少,銹黃色,「珍珠點」明顯。
園扒 蘆長,多為竹節蘆、兩節蘆,多有回脖。一側或二側生蘆碗,蘆碗較大。 鬚較多、短,小鬚根發達,整體鬚呈扇形或掃帚狀。
艼 體 腿
純山參 多具下伸的棗核狀、蒜瓣狀或線狀的不定根,旁伸者少,掐脖艼極少。 多數為橫靈體,呈人字形或菱形,順體不多。 多數為二條。
山 參
艼 變 主根消失或殘缺,倒圓錐狀、紡錘狀,多為順體。 一般為單一,分腿者極少見。
籽海 多具線狀或蒜瓣狀的不定根,細長,有時超過主根長度,向下順生,稱之為「順長艼」。 靈體、笨體均有。 多為二腿,單一者少。
籽扒 少或無,順下而旁生,有的在蘆基部長出「掐脖艼」。 橫靈體、順體均有。 腿較長,2~3支,常具立體展開的支根。
池底參 多數為毛毛,旁伸或向上翹,稱之為「兔耳朵」。 多數為笨體、順體,靈體、橫體極少。 一般為二腿,分開者少,長短粗細不均,二腿扭在一起的稱之為「躄腿」。
園扒 旁伸或上翹,小者為毛毛艼。 橫體、順體均有。 粗細不均,有時拼攏一起。
以上移山參、池底參、園山籽趴都用來充山參類,價錢很低,比上品的園參略高而已,從其特徵可以分別出來。另外有偽品—拼接山參,一般有插蘆、接蘆、接腿、接鬚等,稱「工藝參」更是次級品。
野山參以蘆、艼、紋、體、鬚五形俱全的為佳。移山參和池底參均不是正宗的野山參,質量當然比正野山參差很遠,野山參中又以蘆長(代表生長年限多,特別是圓蘆一段長者)、參體粗大、結實、表面上部的環紋密深而細,皮紋緊結光潤,武形體者為質佳。因其形曲折而自然,無固定鑑別標準,對於野山人參的特點,老師傅流傳的口語:「馬牙蘆、燈草心、下垂艼,短橫體、鐵線紋、落肩膀、細結皮、少數腿、珍珠尾」,這就是說野山參在經驗上常依以此各種特徵鑑別之。商品一般用細線纏繞之,較小條者,又稱「抄參」。
[術語] 野生人參的鑑別術語很多,彙集整理如下:
1. 少數腿:腿指支根,野山參支根少,帶有的1~2條支根,少數有3條,其腿都呈上粗下細,短突,分檔八字形,清疏而長,質堅韌,稱為少數腿。園參腿多,粗細不一,上下粗細不勻,或兩腿并生一起。
2. 回脖蘆(拐脖蘆):指人參根莖螺旋狀排列,蘆彎不直。
3. 池底參:指園參收獲或倒栽後遺漏在參池內又自然生長若干年的人參。
4. 竹節蘆:指人參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但未長平,蘆頭有時彎曲多節,局部膨大形成竹節狀,年限越久則蘆頭長而節愈多。
5. 老山參:生長200年以上,或重量約200g左右的,被稱為老山參。
6. 武形:指主根粗短,下部有二條支根,支根叉開,分開成八字形,呈武士形狀。
7. 柳肩膀:主根頭部上細圓而下寬,故稱「柳肩膀」。
8. 珍珠點(珍珠尾、珍珠疙瘩):野山參鬚柔韌,嚼之如麻,不易斷碎,鬚根上生有明顯的珍珠狀的小疙瘩。稱「珍珠點」。園參之鬆短而脆,多叢生如刷帚狀,年久老參亦生有疙瘩( 疣狀突起),但不明顯。
9. 珍珠鬚:野山參鬚根稀疏而長,清秀不亂,其上著生多數細小的疣狀突起,稱珍珠鬚。
10. 破疤、乾疤:人參在起土前受到的蟲傷或創傷,加工成紅參後,疤痕呈黑色者,叫破疤。已經癒合好的傷疤,加工後不顯黑色,與紅參體色相同者,叫乾疤。
11. 馬牙蘆、對花蘆、圓蘆、雁脖蘆:可分三段,最上面一段是新脫落莖痕形成的蘆碗,蘆體節緊,蘆碗整齊,邊緣齊平,中心凹陷,形狀如馬牙,稱「馬牙蘆」;中間一段為近十年間脫落的莖痕形成的蘆碗;較緊密,左有交錯層疊,稱「對花蘆」;下面一段為近年莖痕脫落形成,呈圓柱形,較光滑不顯蘆碗,稱「圓蘆」。又有用「圓腹圓蘆棗核艼,緊皮細紋珍珠鬚」來概括其外形。
12. 堆花蘆(對花蘆):指人參根莖上的莖痕(蘆碗),緊密,集聚於四周,狀如堆花。
13. 雁脖蘆:指蘆頭細長而略帶彎曲,形似大雁的脖頸,是野山參的鑑別要點。
14. 二節蘆、三節蘆:具有馬牙蘆、對花蘆、圓蘆稱三節蘆,具有馬牙蘆、和圓蘆稱二節蘆。
14. 移山參:指野生人參被發現,經移栽若干年後再挖出來者。亦叫「山參扒貨」。
15. 笨體:指人參根挺直,體態不美觀,兩腿不均稱。
16. 細結皮(緊皮):野山參皮黃褐色,老而不粗,緊結光潤,細膩如綿,表面牙白色,或黃白色。園參外皮粗鬆而嫩。
17. 棗核艼:不定根膨大,兩端尖細,艼中間豐滿,形如大棗的核。
18. 短橫體:是對野山參的一種形象比喻。其特點是主根肥壯而粗短,多呈菱角狀的短橫體,如為順長體,也多為上粗下細的靈體。蘆頭兩旁各生一「艼」似人之兩臂平伸,下部側根呈八字形叉開。園參多順長體,如為短橫體的亦顯呆笨。
20. 順長艼:不定根上端稍粗,向下漸均勻而細長。順生下垂,不向上伸及旁伸,如生兩枝以上的,則是互生。
21. 順體:指人參根順直。
22. 溜肩膀(圓腹):野山參的主根頂端呈圓弧形,似肩膀下垂,或稱「圓腹」。
23. 落肩膀(寬肩膀):指野山參蘆頭以下至正身處部分,其特徵是逐漸順勢向下垂,主根的頂端較寬而圓滿。
24. 蒜瓣艼:不定根膨大,但一頭鈍圓,另一頭尖細,形如蒜瓣狀。
25. 橫體:指人參根粗短,兩腿多向旁伸者。
26. 燈草心(圓蘆):指野山參在多年生長過程中蘆頭下部的蘆碗逐漸消失,年久而長平,而形成圓柱狀體,亦稱為「圓蘆」,因其形細如燈草,故名燈草心。園參多數無此圓蘆之特徵。
27. 螺旋紋:主根上部,生有緊密的環形紋,紋深而細,皺紋略顯得向上兜皺。
28. 類山參:指其基原是栽培人參,即其種子或種栽來源於園參,但以後的生長發育是在深山老林中,因其生態環境與純山參接近,其型態有別於栽培人參,而與野山參既有差別又稍微近似,故統稱「類山參」。
29. 鐵線紋(肩紋):野山參主根細緻光滑的上部外皮的橫紋呈黑褐色黃褐色,明顯細密而清楚,尤在肩部更顯密集,呈螺旋狀,細密而深,而且一紋到底,為野山參的鑑別要點。園參橫紋較疏淺,工藝參有用刀刻紋,并抹以鍋煙灰充者,其紋模糊不清。
30. 靈體:野生參的主根下有支根2~3個,呈叉狀分開成八字形者。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為兩個,分叉角度大者,按其形態可分「菱角體、跨海體、元寶體、疙瘩體」。
其他次要的術語,彙集如下,共35個,不加說明。一紋到底、大山參、子母蘆、子海、小山參、山參捻子(山參苗子)、五匹葉(五品葉)、分支蘆、巴掌、毛毛艼、白胖小、皮條鬚、老栽子上山、老體、艼、艼帽、兔耳朵艼、草蘆、馬道籽參、兜紋、掐脖子艼、掐脖艼、棒槌、無中尾、跑紋、嫩體、對生艼、端肩膀、線蘆、縮脖蘆、斷頭紋、轉胎、鬆泡、攎脖艼、躄腿、護脖艼。
山參與園參的區別
名稱
區別 山參 園參
表面 有細密而深的螺旋紋(習慣稱鐵線紋)。 有斷續疏淺的橫紋。
根莖
(蘆頭) 蘆頭細長,長彎曲、扭曲狀,堅實瘦癟,蘆碗四面密集,三面生或四面生,下部滑(蘆碗消失)習稱圓蘆,呈圓柱形。中部蘆碗較稀,不定根(艼)一般粗短,兩端細尖,形如棗核或蒜瓣。堅,多橫體或菱角形。 蘆頭粗短,多而不彎曲。蘆碗稀疏於整個蘆頭上,蘆碗少,多一面或二面生。下部無圓蘆,不定根(艼)細長不呈棗核狀。質較鬆軟,圓柱形或紡錘形。
主根
(體) 粗短,多呈人字形、紡錘形、菱形,表面環紋細而深,連續呈螺旋狀,集中於主根上部,皮老黃褐色。支根兩條呈八字分開或順直而生。 主根長且直,呈圓柱狀,環紋稀疏粗而淺,斷續稀疏,集中於上皮部、灰黃色。下部具縱紋,支根3~5條,順直而生,不呈八字形分開。
側根
(鬚) 2-3根較長,互相叉開,角度大。 3-5根或更多,較短的互分叉,角度小。
須根
(鬚) 稀疏而細長有韌性,清晰不亂,鬚根多,亂而不順直,上有明顯的疣狀突起(珍珠疙瘩)。 多而亂,較密,呈掃帚狀,短而脆,其上疣狀突起多不明顯。
參艼 一至二條或無,兩端細,中部膨大,形如棗核。 2~3條或無,細長圓柱形。
參腿 1~2個 多
顏色 黃白色 灰黃色,棕紅色或黃白色
質地 較堅實 堅實
斷面 白色 黃白色或棕紅色有裂隙
氣味 氣微香,味微苦,甘,嚼之有清香氣。 氣微香,味微苦,甘。
【章節】
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