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三因極一病證》
【組成】
【分類群】
<化痰>:白芥子
【方義】
《醫方》:此手足太陽太陰藥也。(1)李時珍曰:痰涎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癲,入肺則塞竅為喘咳背冷,入肝則膈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痺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釣痛,入皮肉則瘰癧癰腫,陳無擇三因方,並以控涎丹主之。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2)大戟:能泄臟腑水濕。(3)甘遂:能行經隧水濕。(4)白芥子:能散皮裡膜外痰氣。(5)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功能】
祛痰逐飲,消腫解毒。
【效用】
痰飲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頸項、胸背、腰胯隱痛不可忍,筋骨牽引作痛,走而不定,或手足冷痹,或頭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飲食無味,痰唾稠黏,夜間喉中痰鳴,多流涎唾等症。《醫方》: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項筋骨牽引釣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痺,氣脈不通,此乃痰涎在胸膈上下,誤認癱瘓,非也。
【適應症】
水中腹脹,小便短赤,四肢浮腫,癲癇,淋巴結核。
【趣記】
有空閒—借機會睡(芥戟遂)#
【增減】
《醫方》:(1)痰猛:加丸數。(2)腳氣:加檳榔、木瓜、松脂、卷柏。(3)驚痰:加砂/’>硃砂、全蠍。(4)驚氣成塊:加甲/’>穿山甲、鱉甲、延胡索、莪朮。(5)熱痰:加盆硝。(6)寒痰:加胡椒、丁香、薑、桂。
【藥理】
有平喘、祛痰、抗炎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