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分類群】
<溫裏>:乾薑
<收澀>:赤石脂
<外用藥及其他>:粳米
【方義】
《醫方》:此少陰藥也。(1)赤石脂:之重濇,入下焦血分而固脫。(2)乾薑:辛溫,暖下焦之氣分而補虛。(3)粳米:之甘溫,佐石脂、乾薑而潤腸胃也。
【功能】
溫中固下,澀腸散寒,止痢。
【效用】
下痢腹痛,經久不癒,腹部喜溫喜按;便膿血,色暗不鮮;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醫方》:治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
【適應症】
菌痢、阿米巴痢疾,腹瀉,便膿血,腹痛,腸炎,慢性結腸炎,癌症疼痛等。
【禁忌】
(1)屬於熱性下痢,用白頭翁湯/’>白頭翁湯,而屬少陰虛寒滑脫,則用桃花湯。(2)痢疾之初者不能用桃花湯,應先清除腸內腐敗物質。
【趣記】
桃花赤紅–赤石脂—米飯吃乾了(米赤乾)。
【增減】
(1)若氣虛者,加人參、白朮以益氣固脫。(2)若血虛者,加當歸、白芍以養血和營。(3)若脾腎陽虛、陰寒內盛者,加肉桂、附子,以加強溫腎暖脾之作用。(4)若腹痛甚者,加桂枝、白芍以通陽,緩急止痛。(5)若久瀉滑脫者,酌加黨參、煨肉豆蔻,以益氣澀腸固脫。(6)本方去乾薑、粳米加禹餘糧,即為赤石脂禹餘糧湯《傷寒論》,其功用為收斂澀腸止瀉,主治瀉痢不止。(7)本方去赤石脂、粳米加訶子、罌粟穀、陳皮及訶子散《蘭室秘藏》,主治虛寒下痢,泄瀉,日久不愈,食穀不化,腹痛腸鳴,或有脫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者。
【藥理】
有抑菌,收斂、止血,鎮痛、鎮靜、鎮吐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