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
【分類群】
<補血>:當歸
<補肝腎>:枸杞
<理氣>:沈香、烏藥
<辛溫解表>:生薑
<補脾利水>:茯苓
【方義】
《方劑學唐》:肉桂辛甘大熱,溫腎暖肝,散寒止痛;小茴香辛溫,暖肝散寒,理氣止痛,與肉桂配伍共達溫腎暖肝散寒,共為方中主要藥物。當歸辛甘溫,養血補肝,枸杞子甘平補養肝腎,二藥配伍共達溫補肝腎精血;烏藥、沉香均為辛溫之藥,二藥配伍共達行氣止痛,溫暖肝腎,共為方中次藥。陽虛陰盛,水濕不化,以茯苓滲濕健脾;生薑辛溫,和胃散寒共為方中佐使藥。
【功能】
溫補肝腎,行氣逐寒。
【效用】
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症。
【適應症】
疝氣,睪丸炎,痛經,胃炎,肋間神經痛。
【趣記】
貴賓狗掛鈴鐺回來了(桂枸當苓茴),烏沈香味很強(烏沈薑)。
【增減】
(1)若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以溫中祛寒;再甚者,加附子。(2)若腹痛甚者,加香附行氣止痛。(3)若睪丸痛甚者,加青皮、橘核疏肝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