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
【分類群】
<補血>:芍藥
<補氣>:黃耆
【方義】
《醫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洩者收之,故用芍藥之酸寒,以斂營中之液;虛以受邪,故用黃耆之甘溫,以實在表之氣;辛甘發散為陽,放生薑,甘草可為桂枝之佐;乃大棗者,和膽益胃之物也。《醫門法律》:用桂枝全方,嚼熱粥助其得汗,加黃耆固衛。以其發熱,且兼自汗,盜汗,發熱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黃耆也。其發汗已仍發熱,邪去不盡,勢必從表解之。汗出輒輕,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過汗而傷其衛外之陽,並胸中之陽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無汗,陽通而陰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黃耆固陽,桂枝通陰矣。《金匱要略方義》:以桂枝湯/’>桂枝湯微解其表,和其營衛,使在表之濕隨汗而解。表盛之人,雖取微汗,猶恐重傷其表,故少佐黃耆以實表,使之汗不傷正,補不留邪,此正為寓補於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時,黃耆與桂枝,生薑配伍,尤有化氣行水之功。然黃耆固表,有礙桂枝之發散,故服後需飲熱粥以助藥力。其治黃疸者,因黃疸亦屬濕鬱之證,故其表虛者,亦一併主之。
【功能】
疏風解表,益氣固表。
【效用】
體虛感冒,黃汗,兩脛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甚則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等,及黃疸脈浮,有表虛症狀者。
【適應症】
老人、虛弱者、小兒體弱感冒,黃疸黃汗等病症。本方係在桂枝湯/’>桂枝湯中加黃耆,能去水氣、排膿,促進肉芽發生,有強壯之效,用於皮膚含有水氣,缺乏彈力,而有盜汗及麻木感等症狀者。
【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