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蘭室秘藏(1249年)》,《脾胃論(1249年)》卷下。
【組成】
【分類群】
<補血>:當歸身
<辛涼解表>:升麻
<清熱燥濕>:黃連
【方義】
《醫方》:此足陽明藥也。(1)黃連:瀉心火,亦瀉脾火,脾為心子,而與胃相表裏。(2)當歸:和血,(3)生地、丹皮:涼血,以養陰而退陽。(4)石膏:瀉陽明之大熱。(5)升麻:升陽明之清陽,清升熱降,則腫消而痛止。《刪補》:方中以生地益陰涼血為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疏其滯。以黃連清熱燥濕為臣,佐之以當歸,入血而循其經。仍用升麻之辛涼,為本經捷使引諸藥直達血所,則咽喉不清,齒齦腫痛等證,廓然俱清矣。
【功能】
清胃火,涼血熱。
【效用】
胃有積熱,上攻口齒,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其牙喜寒惡熱,或牙齦紅腫潰爛,牙齦出血,或口氣熱臭,或唇舌頰腮腫痛,口乾舌燥,舌紅苔黃。《醫方》:(1)治胃有積熱,上下牙痛,牽引頭腦,滿面發熱。(2)其牙喜寒惡熱,或牙齦潰爛,或牙宣出血,或唇口頰腮腫痛。《刪補》:胃經濕熱,齒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
【適應症】
牙齦炎,急性牙周炎,牙周炎齦膿腫,口炎,舌炎等多種口腔牙科疾病,亦用於小兒發熱,小兒唇風,痤瘡,膽囊炎,細菌性痢疾等。
【趣記】
(1)請問為什麼(清胃)?當地單身搞戀愛(當地丹升膏連)。(2)生母當皇帝(升牡當黃地)#
【增減】
(1)若胃火盛者,加石膏以加強清胃之作用。(2)若熱毒重者,則加犀角、銀花、連翹、石膏以清熱涼血解毒。(3)若兼大便秘結者,則加大黃、厚朴以瀉熱通便。(4)若齒齦腫痛出血潰爛者,加生石膏、黃芩、蒲公英、連翹、白茅根以加強清熱止血之作用。(5)若兼脅痛甚者,加鬱金、柴胡以疏肝止痛。(6)若苔膩黃口渴者,去當歸加玄參、花粉以生津止渴。(7)若屬風火等牙痛,宜加防風、薄荷以疏風,風寒牙痛忌用。(8)《醫方集解》載本方有石膏,則清胃之功更有力,為口腔科選用的處方。
【藥理】
有抑菌,免疫,抗炎,鎮靜,鎮痛,止血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