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
大黃,芒硝,(生)甘草,人參,(細)生地黃,麥門冬,元參(玄參),當歸,海參,薑汁
(10)
【分類群】
<補血>:當歸
<補陰滋陰>:麥門冬
<清熱涼血>:生地黃
<補脾補中>:甘草
<攻下>:大黃、芒硝
<補氣>:人參
<辛溫解表>:薑汁
<清熱瀉火>:玄參
【方義】
《方劑學唐》:大黃、芒硝瀉熱通便,軟堅潤燥為方中主藥。生地、玄參、麥冬、海參滋陰增液,人參、當歸、甘草補益氣血,共為方中次藥,救將竭之陰液及助正氣以行藥勢。以生薑汁沖服為方中佐藥,以防止嘔逆拒藥,且宣通胃氣,因此並非只有反佐之意。
【功能】
瀉熱通便,滋陰益氣。
【效用】
陽明溫病,應下失下,正虛邪實,氣血兩虛,熱邪耗傷津液過甚,大便燥結不通者。
【趣記】
<滋陰益氣:補氣補血滋陰補脾>:參歸麥草海參→深夜才回家因為賣炒海參。<瀉熱通便:解表清熱攻下>:薑玄生地大硝→將選陌生的地方是大笑話。
【增減】
(1)若無海參,宜重用生地。(2)若腹脹滿較甚,宜加厚朴、萊菔子,以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