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110年)》,《校注婦人良方(1237年)》,《醫學正傳(1515年)》卷三引《局方》。
【組成】
【分類群】
<理氣>:陳皮
<補氣>:人參
<辛溫解表>:生薑
<補脾利水>:茯苓
<化痰>:半夏
【方義】
《醫方考》: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東南之土卑濕,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氣壯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氣一虛,則不足以運痰而痰證見矣。是方也,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補氣;乃半夏則燥濕以制痰,陳皮則利氣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無毒,陳皮之弗悍,可以與參、苓、朮、草比德云爾﹗ 《漢典》:此係四君子湯與二陳湯合力。用於胃腸處弱,似四君子湯之證而有力,並有胃內停水者。方中之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能強化胃腸機能,幫助消化吸收。陳皮與人參相伴,能增進食慾;半夏、白朮、茯苓相伴,能去胃腸內之停水。
【功能】
健脾養胃,燥濕化痰,理氣降逆。
【效用】
脾胃虛弱,食慾不振,不能化,易疲勞,氣逆痰滯,胸滿腹脹,軟弱,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氣痞滿,嘔噁呃逆,吞酸,面色萎黃,四肢倦怠,手足易冷之虛證;以及脾虛膨脹,外瘍久潰,食少胃弱者,吞酸,眩暈痞悶。
【適應症】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弱症、病後食慾不振、嘔吐、消化性潰瘍,瀉痢。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乳糜尿,妊娠嘔吐等。
【禁忌】
真陰虧損者忌用。
【趣記】
有老臣伴四君(陳半)。
【增減】
(1)如渴,加乾葛、烏梅;(2)大便自利,加陳皮、厚朴、砂仁/’>砂仁、肉豆蔻;(3)餘熱,加銀柴胡。《漢典》:加柴胡、芍藥,用於六君子湯之證,而有腹直筋之拘攣或腹痛者。
【藥理】
主要有調節胃腸運動,抗胃潰瘍,抗胃粘膜損傷,調節免疫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