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分類群】
<補脾補中>:甘草
<辛涼解表>:薄荷
<溫裏>:細辛
<活血祛瘀>:川芎
【方義】
《醫方》:此足三陽藥。(1)羌活:治太陽頭痛。(2)白芷:治陽明頭痛。(3)川芎:治少陽頭痛。(4)細辛:治少陰頭痛。(5)防風:為風藥卒徒,以風熱在上,皆能解表散寒,宜於升散也,頭痛必用風藥者,以巔頂之上,惟風可到也。(6)薄荷、荊芥:並能消散風熱,清利頭目,故以為君,同諸藥上行,以升清陽而散鬱火。(7)加甘草者,以緩中也。(8)用茶調者,茶能上清頭目也。
【功能】
袪風,止痛。
【效用】
外感風邪頭痛,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或巔頂頭痛,或有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 《醫方》:諸風上攻,正偏頭痛,惡風有汗,憎寒壯熱,鼻塞痰盛,頭暈目眩。
【適應症】
感冒,頭痛,偏頭痛,頸椎痛,鼻塞,頭暈,顏面神經麻痺,周邊性神經麻痺。
【趣記】
裝窮泡茶插釣竿—借喝西北風,窮幹活(芥荷細白風芎甘活)#
【增減】
《醫方》:菊花茶調散:加菊花、殭蠶,治頭目風熱。(1)若風寒偏盛,則重用川芎,加紫蘇葉、生薑等加強祛風散寒。(2)若屬風熱頭痛,則去羌活、細辛,加菊花、蔓荊子以疏散風熱;亦可加菊花、殭蠶、蟬蛻以疏散風熱,清頭明目。(3)若頭痛久不愈者,則加桃仁、紅花、殭蠶、全蠍以加強搜風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
【藥理】
有鎮痛,鎮靜,抗炎,解熱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