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傷寒論》
【組成】
【分類群】
【方義】
《醫方》:此足陽明少陰厥陰藥也。(1)白頭翁:苦寒,能入陽明血分,而涼血止澼。(2)秦皮:苦寒,性濇,能涼肝益腎而固下焦。(3)黃連:涼心清肝。(4)黃蘗:瀉火補水,並能燥濕止利而厚腸。取其寒能勝熱,苦能堅腎,濇能斷下。《刪補》:君以白頭翁寒而苦辛,臣以秦皮寒而苦澀。寒能勝熱,苦能燥濕,辛以散火之鬱,澀以收下重之利也。佐黃連清上焦之火,則渴可止。使黃柏瀉下焦之熱,則利自除也。
【功能】
清熱燥濕解毒,涼血止痢。
【效用】
熱毒下痢,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瀉下血,赤多白少,渴欲飲水,舌紅苔黃,脈象弦數。 《醫方》:傷寒熱痢下重欲飲水者。 《刪補》:厥陰熱痢,下重,脈沉弦,渴欲飲水者。
【適應症】
急性腸炎,細菌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泌尿系統感染、急性結膜炎。
【禁忌】
虛寒下痢者忌用。忌豬肉、冷水。
【趣記】
白頭翁鳥有白色臉皮(柏連皮)。
【增減】
(1) 本方加阿膠、甘草,即為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金匱要略》,其功用為清熱解毒,燥濕涼血止痢,養血滋陰,主治產後熱痢。(2)若少腹疼痛者,則加香附以行氣止痛。(3)若裡急後重甚者,則加木香、檳榔、枳殼以調氣。(4)若膿血多者,則加赤芍、牡丹皮、地榆以清熱涼血止血。(5)若兼風熱表邪者,則加銀花、連翹、葛根以解表熱。(6)若兼食滯者,則加山楂、神麴、枳實以消食導滯。(7)若濕偏重者,加蒼朮、茯苓、白芷、苡仁、苦參,以去濕。(8)若血熱偏重者,加赤芍、忍冬、生地以清熱涼血。(9)若兼脾虛者,加白朮以健脾。(10)若膿多者,加茯苓、苡仁以健脾祛濕。(11)若黏液多者,加乳香、沒藥保護腸黏膜。(12)若泄瀉重者,加赤石脂澀腸止瀉。
【藥理】
有抗菌,抗阿米巴原蟲,抗炎,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