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直指(1264年)》,《女科證治準繩方(1607年)》卷十一。
【組成】
黃耆,茯神,茯苓,半夏,當歸,川芎,遠志,酸棗仁,肉桂,柏子仁,五味子,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15)
【分類群】
<補血>:當歸
<辛溫解表>:生薑
<溫裏>:肉桂
<補脾利水>:茯苓、茯神
<活血祛瘀>:川芎
<化痰>:半夏
<收澀>:五味子
【方義】
《醫方》:此手少陰藥。(1)人參、黃耆:以補心氣。(2)川芎、當歸:以養心血。(3)二茯、遠志、柏子仁、酸棗仁:以泄心熱而寧心神。(4)五味:收神氣之散越。(5)半夏:去擾心之痰涎。(6)甘草:補土以培心。(7)赤桂:引藥以入心經。(8)潤以滋之,溫以補之,酸以歛之,香以舒之,則心得其養也。
【功能】
補血養心、安神定志。
【效用】
心虛血少,驚悸怔忡,或盜汗不寐,發熱煩躁,或虛熱上攻,致患瘡瘍者。《醫方》:心虛血少,神氣不寧,怔忡驚悸。
【適應症】
諸虛弱症,貧血,健忘症,不眠症,神經衰弱,神經性心悸亢進。
【趣記】
十全大補湯去朮、芍、地(卒掃地)+神志勿伴糟粕(神志五半棗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