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分類群】
<補氣>:人參
<辛溫解表>:三佐甘薑棗、生薑
<補脾利水>:茯苓
【方義】
《醫方》:手足太陰足陽明藥。(1)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2)白朮:苦溫,燥脾補氣為臣。(3)茯苓:甘淡,滲濕瀉熱為佐。(4)甘草:甘平,和中益土,為使也。(5)氣足脾運,飲食倍進,則餘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刪補》:張璐曰:氣虛者,補之以甘,參、朮、苓、草,甘溫益胃,有健運之功,具衝和之德,故為君子。 《漢典》:方中人參,乃使諸臟器之機能增強;白朮與茯苓,一同去停水,並幫助胃之機能;甘草,則調和各藥,及使胃之活動旺盛。
【功能】
滋胃健脾,補陽益氣,甘溫益氣,養胃和中。
【效用】
胃腸機能甚衰之虛證,脾胃氣虛,運化力弱,不思食,腸鳴泄瀉,嘔穢吐逆,氣短面色光白,言語輕微,食少便溏,四肢無力,脈緩弱或細軟。 《醫方》:(1)一切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飲食少思,體瘦面黃,皮聚毛落,脈來細軟。 《刪補》:面色痿白,言語輕微,四肢無力,脈來虛弱者。
【適應症】
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胃腸功能減退,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妊娠惡阻,貧血等病的脾氣虛患者。
【趣記】
(1)白人服甘(白朮,人參,茯苓,甘草)。業師藥用植物權威學者甘偉松教授,連白人都佩服甘教授遠來求教。(2)白草夫人(白朮,甘草,茯苓,人參)煎時宜加生薑和大棗。
【增減】
《刪補》:(1)若內傷虛熱,或飲食難化作酸,須加炮薑。(2)本方加陳皮,名五味異功散,治氣虛而兼氣滯者;(3)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湯,治氣虛而兼痰飲者;(4)再加砂仁/’>砂仁、藿香,名香砂六君子湯,治氣虛而兼嘔吐者。此皆補中有消導之意也。(1)若兼有痰者,加半夏以燥濕化痰。(2)若脾氣虛寒者,加乾薑、肉桂以溫陽散寒。(3)若兼氣滯者,加陳皮、木香、砂仁/’>砂仁以行氣消脹。(4)若兼肝血虛者,可以加當歸、白芍以養血柔肝。(5)本方加黃耆、山藥,名六君子湯,為病後調理助脾進食之劑。(6)本方加生薑、酸棗仁、治振悸不得眠。(7)本方加竹瀝、薑汁、治半身不遂,在右者屬氣虛,亦治痰厥暴死。(8)本方除人參,加白芍,名三白湯,治虛煩或泄或渴,為調理內傷外感之奇方。(9)本方除茯苓,加乾薑,名四順湯,亦可蜜丸,治陰證脈沉無熱,不欲見光,腹痛不和。(10)本方加山藥、扁豆、薑棗煎,名六神散,治小兒表熱去後又發熱者。(11)本方加木香、藿香、葛根即為白朮散/’>七味白朮散(白朮散),主治脾胃久虛,嘔吐泄瀉,頻作不止,精液苦竭,煩渴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羸瘦困劣,因而失治,變成驚癇。(12)本方加半夏、陳皮即為六君子湯《婦人良方》,主治脾胃氣虛,食少神倦,咳嗽痰多,胸滿腹大,大便溏薄。(13)本方加陳皮即屬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主治食欲不振,或胸脘痞悶不舒或嘔吐泄瀉。(14)若兼五更瀉者,宜加補骨脂、吳茱萸、乾薑、肉豆蔻、赤石脂以溫腎健脾,澀腸止瀉(15)若屬老年習慣性便秘者,宜加生地、肉蓯蓉、厚朴、陳皮以滋陰補腎,行氣潤腸。
【藥理】
有調節胃腸運動,抗胃潰瘍,提高免疫功能,抗腫瘤,抗突變,促進組織代謝,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升高血壓,抗血小板聚集,促進造血,改善循環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