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奇效良方(1470年)》,《萬病回春(1587年)》,《證治準繩(1607年)》。
【組成】
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桔梗,赤茯苓,川芎,生薑,甘草,薄荷
(13)
【分類群】
<理氣>:枳殼
<補脾利水>:茯苓
<活血祛瘀>:川芎
<祛風濕>:獨活
【方義】
《方劑學唐》:羌活、獨活、荊芥、防風為發汗解表,袪濕止痛是方中主要藥物。以川芎、柴胡為袪風活血止痛、疏表解熱是方中次藥。以桔梗、枳殼、前胡、茯苓為寬胸理氣,化痰止咳是方中佐藥。以甘草為益氣,調和諸藥是方中使藥。
【功能】
發汗解表。
【效用】
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痠痛,腮腫,無汗,鼻塞,風寒咳嗽,咳嗽有痰,咽喉腫痛。
【趣記】
敗毒散+荊芥,防風。[敗毒散:二活奏二胡,只因命薄極窮服乾醬菜。(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薄桔芎茯甘薑)。]
【增減】
(1)病在頭,加白芷、升麻;(2)上身,倍加桔梗;(3)手,加薄桂;(4)腰,加杜仲;(5)腿足,加牛膝、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