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崔氏方》、《金匱要略》。說明:《金匱要略》〈中風門〉引:「崔氏八味丸治腳氣」。有些現代方劑書寫《崔氏方,醫方集解》,沒述清楚。
【組成】
熟地黃,乾山藥,山茱萸肉,白茯苓,牡丹皮,澤瀉,肉桂,附子
(8)
【分類群】
<補血>:熟地黃
<清熱涼血>:牡丹皮
<補脾補中>:山藥
<補脾利水>:茯苓
<收澀>:山茱萸肉
<利水滲濕>:澤瀉
【方義】
《刪補》: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潤之品,所以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潤之物,能於水中補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養,則腎氣復矣。 《漢典》:構成本方之地黃、山茱萸、薯預(山藥)等有強壯強精滋潤之效;茯苓有強壯鎮靜利尿之效;澤瀉有利尿止渴之效;牡丹皮有散血之鬱滯及鎮痛之效;此外再加上能將各機能之沉衰,予以鼓舞之桂枝及附子,與其他各藥相配合。
【功能】
溫補命門火衰,固脾腎。
【效用】
(1)命門火衰而腎虛,或小便秘澀,或胞轉溺阻,或夜多漩溺,或腳氣入腹,少腹不仁,上氣喘急,嘔吐自汗,耳聵虛鳴。(2)治命門火衰而脾虛,或便溏食少難化及瘧勞,或流注鶴膝遊火等證不能消潰收斂。(3)腎機能衰微之治療方。在此所謂腎,非僅指近代醫學之腎臟,乃包括生殖器而言。以下半身之疲勞脫力,多尿、頻尿、尿利減少、尿淋瀝、腰痛等為使用目標。 《刪補》: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漩尿等證。
【適應症】
膀胱炎、前列腺肥大、腎炎、腎硬化症、高血壓症、糖尿病、腦出血、陰萎下尿崩症、腰痛、坐骨神經痛、產後或婦人科手術後引起之尿閉或尿失禁、腳氣、帶下、遺尿症、白內障、重聽等等,應用範圍甚廣。
【趣記】
六位貴婦人(六味+肉桂+附子),貴婦大=大八味,之伯(知柏)小=小八味。
【增減】
《刪補》:崔氏加減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熱,腎虛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於八味外,更加元參之鹹寒,以助熟地而滋腎;加芍藥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總之為桂附加鎖鑰耳。以之壯水則有餘,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濟生方》加牛膝、車前以治水腫,倍茯苓以輔地黃、山藥、茱萸,與澤、丹、車、牛等列,隨證加減,允為得法。益陰腎氣丸於六味外加當歸、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見,化裁愈妙矣。 《漢典》:加牛膝與車前子,成為牛車腎氣丸,用於腰痛激烈,小便不利者。相火盛,去桂、附,加知母、黃柏各2兩,遠志、菖蒲各2兩。